購物習慣和零售模式變遷 百貨漸成“擺貨”
近日,《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
近年來,在“雙11”“雙12”等一系列網購大促的“狂轟濫炸”下,消費者逐漸養成了“輕點鼠標、網購到家”的購物習慣,也帶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我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網上商品零售額52.5億元,同比增長73%,高于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60.9個百分點。
電子商務的競爭與分流,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求不足、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等多種因素交織,傳統百貨商場銷售出現了疲態。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4.2%,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
在全省限額以上零售企業中,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零售額增速同比分別回落6.2、2.6、9.9和1.4個百分點。經營壓力的不斷加大,迫使不少實體店選擇關門歇業。
“網購已經滲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了,衣服、鞋子、電器……這些生活用品,我基本都是通過網購得來的。”省城市民王穎說,“網購既方便又便宜,誰還大老遠跑去百貨商場啊。 ”
不過,王穎也表示:“有些品牌服裝,在網上看到款式不錯,但是不確定自己是否合適,我還是會選擇先在百貨商場找到該品牌該款式,即使沒有一模一樣的,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試穿看效果,再回家網購。 ”王穎笑言,“或許這就是大家說的實體店變成了試衣間吧。 ”
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雪松認為,一方面是恩格爾系數改變帶來的消費心理變化,即模仿型排浪式消費時代的退出,吃穿類已不是基本需求,因購而逛變成了因逛而購;另一方面,近年來傳統百貨商場過度擴張,帶來供給增多、成本增加,而同時消費需求仍然有限,加之電商分流,百貨商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此外,除了消費市場過剩與電商沖擊之外,報告還指出,百貨關店與實體零售業態未能及時滿足顧客需求,銷售業績不佳以及戰略結構調整、房屋租賃到期等因素有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