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對各項工作進行標準化
開店選址怎么弄?店鋪如何陳列?后方管理?危機管理?店面管理?財務管理?配送管理?檔案信息管理?公司內部如何進行信息管理?上下班時間?等等。松井認為,任何工作都存在“把它做好的規則”,必須要找到這個規則,再予以標準化。
我相信,在營銷界中,有許多和我一樣,希望能琢磨出一些有實際價值、同時可延展性的模型,比如昨天我司進行內部培訓,專門研究一位叫“李叫獸”的文案寫作模型,也挺好玩。萬事不一定有絕對真理,但若能捕捉到現象背后的本質,哪怕一點點規律,實踐出來,都可能對整個組織有益(請注意,可能對單獨個體不一定有益,因為人與人的差別甚大,整體收益與個體收益存在一定差距)。
讀過《從0到1》的人可能都比較熟悉“不斷試錯”的創業模型。松井說道,自己在擔任社長之后,曾反復閱讀一本書《執行力》,其中有一句話,讓他印象非常深刻:“有執行力的企業與沒有執行力的企業之間,有個很大的不同:它們不會歷經一再的討論,或是到度假村開會多次,卻依然沒有采取行動。”
所以松井在無印良品內部推行的口號是“執行95%,計劃5%”。其實認可這一點的企業并不少,尤其是我國民企,大部分都執行力超強,一旦想到什么計劃,立即由老板親自帶隊去實踐,期間不斷吸取別人的批評建議,邊干邊改進。改革的速度感很重要。
但這是“口號”的作用嗎?當然不。很多企業說“執行至上”,可能只是停留在嘴邊,并沒有形成有實際價值的制度,而且沒有自上而下統一的執行標準,制度只管下屬不管上級,只管良民不管刁民,只管銷售部不管市場部;也沒有讓員工打心底認可和形成執行力至上的企業文化。所以,歸根結底,“制度與文化”為“策略”保駕護航。
為什么松井整本書中,較少篇幅提到“企業內部有人如何反對,他如何排除萬難的推進制度?”我想,這可能有日本文化的因素,換做我泱泱大中華試試……
第四,所有制度與文化的背后,都必須要有人才。人才從何而來?
不忽略第一線的智慧,讓第一線員工自下而上的制定制度手冊,而不是公司領導坐在辦公室自上而下的制定制度。公司內部打造雙向溝通的制度。同時,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影響反對者(故意讓反對的人,擔當MUJIGRAM的編制委員)。
招人難、用人難,估計是大多數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因為人群當中的優秀人才太少,就算你招攬過來,也可能要面對“不會用”的問題。企業中經常會出現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無才混著用。
松井認為,領導者不應該想著從哪里把優秀人才挖過來,而應該在企業內部踏實而穩固的逐步培養人才。無印良品內部有一套相對客觀公正的人才度量衡Caliper工具。這套工具可以避免直屬領導的情感判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