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海外建廠有弊端 產品出現 “水土不服”
機器與人的“戰爭”其實在機械化出現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只是之前的機械不成熟,使得紡織企業不太敢過多的涉及,不過隨著機械技術不斷的成熟、用工成本上漲和政府大力支持等因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紡織企業老板將不再擔憂人手問題,而是要擔憂挑哪種“人手”而已,這也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吧!
樹挪死,人挪活,其實只要變通一下就可以解決這工人問題。人不做?沒關系,機器做,機器太貴?你可能錯了。可以算一筆賬,以當前珠三角的紡織工人為例,工人月工資約為4千,工作一天約10小時,一個月工作26天,那一年一個工人的費用就是四萬八,一百個人的費用就要四百八十萬,這還不算吃住過節保險等一些費用。而機器呢?保守估計一臺自動化的紡織機器大約幾十萬,但可以頂替不少于二十人的工作量,加上一天可工作超過10個小時以上,只要機器不出大事故,維修保養等費用每年不出1萬,這一對比就知道誰優誰劣。還不說機器制造出來的紡織品在品質和精度方面相對人手操作只高不低。而且,紡織機械化生產目前還得到政府的扶持,特別是在我國制造業巨頭的東莞和佛山,當地政府都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機器換人政策,確保全面推進制造化智能化的升級。
另外,企業所節省下來的經費可以用于產品的研發,使企業能更好的轉型升級,在市場保持更強的競爭力,行業以后發展將不再是價格競爭而是技術競爭。紡織機械化也能將污染降至最低,刺激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
畢竟我國目前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紡織機械化正刻不容緩。當然,對于紡織業的“機器換人”熱,同樣要一分為二看問題,機器換人對一些企業也許是一個機會,但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的提升,從工藝流程到整體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整合,面臨挑戰性更大。因此,紡織企業要因地制宜,不一定要一步到位。
對于招工難的問題,不單單只有紡織業存在,其他制造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是紡織業作為中國支柱產業,問題自然會被放大。當然,解決的辦法肯定是有的,例如海外建廠。其實我國有一部分的企業已經在海外進行投資建廠,但是效果卻是好少壞多。因為海外和中國在文化上有一定差距,特別是東南亞地方,如果工作一星期工資夠用一兩個月,便只工作一星期便辭職,等錢花光了后才會繼續工作,不像中國工人,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辭職。此外,一些產品去到國外就出現 “水土不服”,在中國屬于暢銷產品,一到當地就變得一文不值。
一些“出去”過的紡織企業老板回來后感嘆,雖然東南亞那邊的政策非常好,但是由于工人的流動性太大,投入的心力和資金有時還超過國內,最后得不償失,還不如不出去,留在國內更劃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