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感到危機 假貨問題進一步擴大
3月10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共接到的全國網絡消費用戶涉及電商投訴數量同比2014年增長3.27%,其中跨境電商投訴以7.53%位列投訴第三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跨境電商的假貨問題集中在品牌授權、進貨渠道等方面,尤其是奶粉、紙尿褲、保健品等售假問題最為明顯。
在去年瘋狂的黑五結束后,一個關于假貨、仿貨泛濫最經典的段子是:“一款全球限量六輛的經典法拉利,在中國賣出去了七輛。”
去年騰訊科技曾對“3CE”品牌在國內遭遇山寨事件進行集中報道,而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興起,更多國外品牌開始在中國有了相同遭遇。據相關法律人士介紹,如果沒有授權使用商標進行生產一定會構成侵權,但這種商標品牌方面的擦邊球,在法律方面暫時不好界定侵權。
更直接的假貨行為來自海外皮包公司倒手洗白。
去年7月,意大利海關發現有不法分子涉運載逾百萬件假貨到當地,其中包括六十萬個中國制冒牌安全套。該事件中有二十多名涉案人士被捕,大部分人為中國籍。
一位國內的跨境電商從業者對騰訊科技表示,這些假貨最終的目標很可能是銷回國內,而且是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在國內大批造假,銷售至海外后,通過一些管制比較松的國家的皮包公司再回郵寄至國內,就有了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證明,利潤非常可觀。”
目前在淘寶上能夠找到大量商家收購保健品瓶子、奶粉罐等外包裝的信息,該跨境電商從業者也對騰訊科技表示:“很多商品都是這樣在國內包裝好,再去海外進行洗白的。”
另外,海外早已非一片凈土,意大利、韓國等國家本土造假也屢見不鮮,今年年初韓國專利廳在韓國本土查獲了一處假貨制造窩點,雖然該窩點已被關閉,但仍有超過10萬張假冒麗得姿面膜消往大陸市場,其中多數是通過代購、海淘等電商渠道流入。
這種隱蔽造假更容易讓跨境電商平臺受到蒙蔽,據騰訊科技了解,大多數跨境電商平臺都無法拿到其售賣的所有商品的品牌直接授權,甚至有些品牌相當排斥和電商渠道直接產生聯系。這些跨境電商平臺往往采用去當地的商場直接購買的模式備貨,但這種情況往往也最容易購買到當地的假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