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加強原創設計破解同質化
“供給側改革”的外部動力來自于市場消費升級和政府的決策部署,而內部動力則來自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深化變革和創新實踐,讓消費者從消費升級的紅利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而提升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和支持。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命題,供給會自動產生需求。民間也有俗語這樣說,即有個賣什么的,總會有個買什么的。所以,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在于,以新供給催生新需求,而非原來的單純刺激需求。iPhone在出現之前,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手機,一旦出現,消費者被它的品質所打動,所以再貴,連夜排隊也要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供給側改革,中央明確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些報告里的新詞匯為正在尋求轉型的服裝企業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地攤經濟”已經退出時代潮流,“價格越低購買力越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商家現在應該去滿足的是一群高收入、高教育、高品味的消費者需求。擁抱“輕奢時代”需要“匠心”,技術進步所引起的競爭和消費者對更優質產品的需求,將推動更多的企業必須依靠更具工匠精神的產品,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專注于打造服裝柔性供應鏈平臺的辛巴達是柔性化與精益化生產并濟的典型案例。柔性供應鏈作為一種新模式,可以解決服裝品牌最頭疼的庫存問題。辛巴達的柔性供應鏈具有足夠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幫助服裝賣家/品牌商從過去的提前1年到6個月下單提前至10天,多款式小批量100件起訂,3天大批量翻單,無論大單小單均可以保證品質統一可控,及時交貨,將供應鏈對市場的柔性快速響應發揮到極致。幫助品牌商/賣家抓住流行趨勢增加銷售機會,并消滅庫存積壓風險。
辛巴達自成立以來,致力于服裝供應鏈的改造及創新,利用互聯網和智能技術鏈接面料商/工廠/工人/服裝品牌/設備商/倉儲物流等服裝行業相關角色,并助其升級,建立數據透明、自由交易、高效協同的智能化柔性生產大網,服務服裝產業,創造服裝產業的良性生態環境。
在這個風起云涌的互聯網時代,辛巴達釋放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催生了新的銷售模式和生產方式,堅持精益生產的匠心精神,獲得了行業的認可。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穿著需求也在變化。買衣服除了追求個性化,還講究功能性。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不斷地創新,才會永遠有市場。
供給側改革通過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擴大增加中高端供給的“加減法”,將保持經濟結構調整的平衡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系統發力,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以創新驅動為引擎實施“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標準與國際接軌,通過“對路”供給引導消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