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山羊絨再開新路 更加開放
呼和浩特海關對外公布,日前,20余噸蒙古國山羊絨經中蒙邊境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進入中國。據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政府網站公布,這也是該口岸自1992年對外開放以來,首次批量進口蒙古國山羊絨。這也意味著,蒙古國山羊絨又多了一條入華通道。
珠恩嘎達布其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境內,是中蒙兩國邊民世代友好的通商要道和重要樞紐。
該地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建設國家一類季節性口岸,2008年正式實現國際性常年開放。該口岸對內輻射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并向南延伸到東北和華北腹地;對外輻射蒙古國蘇赫巴托省、東方省和肯特省。
據呼和浩特海關提供材料顯示,日前,一輛裝載著26.1噸蒙古國山羊絨的集裝箱貨車經呼和浩特海關所屬東烏海關轄區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進境。
這也是該口岸繼馬鬃、馬尾、山羊毛、屠宰用馬、觀賞用馬、牧草之后進口的又一種農畜產品。據海關關員介紹,該批貨物屬洗凈未梳山羊絨,進口后將銷往河北省等地,用于制作羊絨紡織品等。年內該企業計劃進口此類山羊絨260余噸。
相關鏈接:
將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這樣做的公司不在少數。但是,如何利用回收面料生產新的高品質環保纖維,還是業內的一大難題。近日,瑞典紡織品回收公司 re:newcell AB 宣布,公司全新的棉花回收方式將徹底革新時裝行業,真正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建造示范工廠。
據 Fibre2Fashion 報道, re:newcell AB 利用新技術,把牛仔褲、T恤等舊衣物轉化成新的紡織漿料,這種漿料可以用于生產新衣服。這家工廠就坐落于瑞典 Kristinehamn 的 AkzoNobel(阿克蘇諾貝爾)工廠內,預計 2017年第一季度竣工。
公司表示,基于纖維素的紡織纖維回收流程,可以大大延長人類現有資源的使用期限。re:newcell AB 位于斯德哥爾摩的實驗室研發的新技術,能把廢棄的紡織品轉化成新的漿料 – 溶解木漿(當前主要從從樹木中獲得)。溶解漿主要用于生產 Viscose(粘膠纖維)或 Lyocell(可溶性纖維)等高品質環保紡織纖維。
目前,全球每年的紡織品需求為 9000萬噸,棉花、粘膠纖維等天然材料只占其中的 1/3,其余主要是石油基材料,如滌綸、氨綸和尼龍。通過延長現有天然材料的壽命來擴大資源總量,是消費者和大型時裝公司的當務之急。目前為止,回收棉花的品質還達不到時裝界的要求,但 re:newcell 的再生漿料可以做到。
北歐紙漿廠商在木漿紡織纖維的研發上取得不斷突破,此前就有生產商開發了一種能將白木和松樹制作成服裝和沙發面料的環保生產方法。公司 2012年開始研發這項技術,現在整個過程已基本成熟,目前正投入 800萬歐元建立一條生產線。公司董事會主席 Malcolm Norlin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向前進一步,為實現可持續紡織業出力。Kristinehamn 優良的地理位置,能讓我們接觸到高效利用資源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優秀技術,在 AkzoNobel 這樣一流的工廠內運營也是一大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