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紡織業合作謀共贏 取長補短共創美好未來
近年來,中國成為巴西紡織服裝行業進口的主要國家之一,目前雙邊貿易是兩國合作的主要形式。在此次展會上,接受采訪的中巴相關企業及專家認為,基于中巴紡織服裝領域存在較強互補性,兩國應取長補短,開拓更多合作方式,促進兩國紡織服裝業共同發展。
在中巴紡織服裝行業的長期合作中,貿易是最主要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正在面臨挑戰。一方面,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提升、巴西國內的經濟危機等因素,使得貿易的利潤率明顯下跌;另一方面,隨著亞洲紡織服裝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巴西,巴西國內對于進口損害了本土產業的擔憂也越來越強。
也正因如此,除了傳統的直接貿易,開拓更多種形式的合作方式成為中巴業內人士的共識。展會期間,上海紡織接待了馬托格羅索州貿易投資促進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來詢問我們在巴西市場的投資意向,邀請我們到馬托格羅索州投資工業,增加當地稅收、改善當地就業。”張世軍和他的同事們也正在關注這樣的合作機會,“馬州是巴西產棉第一大州,那么我們能否在棉產地附近開設紡紗廠,形成產地銷模式呢?”
巴西以及其背后的拉美市場,仍然潛力巨大。“巴西每年人均消費紡織服裝類產品300美元,是中國的5倍。”潘發明說,“紡織服裝產業雖然古來有之,但并沒有走到夕陽產業的階段,我們都說衣食住行,這都是剛需,一定有市場。”
張世軍對此深表贊同。再過不久,上海紡織駐巴西的辦公室將正式開始運作。“從往年情況看,上海紡織集團對拉美地區的貿易量占集團貿易總量的比例很小,希望通過3年左右時間實現對巴貿易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翻番。”
在張世軍看來,中巴在紡織服裝領域存在較強互補性,比如巴西的棉花和針織很強,但化纖和梭織則相對較弱,而化纖正是中國紡織行業的強項,“合作的關鍵是取長補短”。潘發明說,服裝零售業和創意產業也有合作的空間,中國可以將產品和原材料的優勢和當地市場需求、發達的創意產業相結合,“合作的目的是在未來共同開發世界范圍內的新市場”。
當然,合作的實現不是理所當然的。除了稅收、勞工等巴西市場天然存在的難題,能否真正轉變理念也很關鍵。“對于那些有志于投資巴西紡織領域的中資企業來說,首先要從心底里承認巴西是個紡織品大國,不能想當然地在巴西照搬歐美經驗,應該從競爭性思維轉向合作型思維,不是要打敗巴西企業、簡單依靠低價品搶占巴西市場,而是要和當地企業協同提升產業整體水平,把市場蛋糕做得更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