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之都近半企業倒閉 2547家企業已經消失
近日,工信部印發了16000多字的《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現實的情況是,幾年來,紡織業企業數量在快速減少,大型紡織企業也處于利潤下跌甚至虧損的局面。裁員、業務多元化、海外設廠等都成了紡織企業避免被淘汰的手段。如此困境下,這樣的一紙規劃真的能救紡織業嗎?
紡織業之都近半企業倒閉 2547家企業已經消失
隨著中國各項成本的上升,利潤微薄的紡織業已經被嚴重沖擊。倒閉潮早在前幾年就已出現。
據報道,最近在浙江諸暨市的楓橋鎮又有9家企業停產關門,其中,7家為紡織服裝企業。目前,諸暨楓橋鎮的服裝廠從原來的50多家已經減少到30多家,整個諸暨市的紡織服裝企業,則從最多65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200—300家。紡織業家數減少超過五成。
全國的情況都不樂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6年6月,中國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紡織企業單位數為19937家,與2011年紡織企業單位數22484家相比減少了2547家。2000多家紡織企業消失在統計數據的上體現只不過是數據的變化,而在消失背后又有多少血淚史呢?
且即使沒有消失的企業,其生產業務也已經在發生變化,大量的紡織企業正將生產轉向海外,據上市紡織企業財報,包括華孚色紡、魯泰A、百隆東方等這樣大型的紡織企業都已在海外設廠,而將國內的部分工廠停產。百隆東方在2013年初在越南工廠開始建設,短短三年時間,越南工廠的紗錠生產能力就占公司全部產能的40%。
六成公司在裁員 上市公司也挺不住了
其實不只是大量的小紡織企業在消失,就連在A股上市的大型紡織企業,也正在經受著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煎熬。
據數據,在A股上市的36家紡織企業中,上半年有10家處于虧損,虧損比例超過25%;而在2010年卻只有1家紡織企業虧損。2016年上半年,上市紡織企業的凈利潤也延續了前三年的下跌走勢,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一成。
在上市企業利潤下跌、甚至虧損的背景下;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典型代表的紡織業,開啟了裁員模式。據統計,2015年在A股上市的36家紡織企業中,有21家在裁員,裁員企業占比接近六成;且這樣的裁員潮自2013年就已開始。
除了裁員外,很多紡織企業開始尋求轉型,這種轉型卻很難定義成主業的升級,更多是進入其他行業。以紡織企業常山股份為例,2015年常山股份的營收中不僅包括了棉、服裝床品等,還包括系統集成及行業解決方案、定制軟件及服務等。而江蘇陽光主營業務除了服裝、面料外,還包括電汽這樣的行業。
內外交困,一紙規劃真的能解決問題?
除了國內紡織業因租金、人工等成本的上升面臨困局外,國外環境也對中國紡織企業帶來嚴峻挑戰。據央視財經報道,浙江諸暨市的一家紡織企業代工每件西服的出口價格為470元,且這個價格十年來一直沒變。價格十年不變的背后是中國紡織企業議價能力的降低和比較優勢在喪失。而這從中國紡織業出口增長率方面也能看出端倪。
據海關總署數據,截止今年八月,中國紡織出口再次同比減少近10億美元。而在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就已經雙雙陷入負增長。
工信部在《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也直言: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正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進程的雙重擠壓,亞洲、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中國紡織業的國際比較優勢正在削弱。
在紡織業出口負增長的背景下,工信部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到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