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開秤價對市場構成支撐 內外需求持續(xù)性尚存疑
目前階段棉花處于上市初期但尚未大量上市的階段,伴隨著9月底拋儲的結束,影響棉花市場的主要題材為國內外新棉產量預期、收割上市進度及內外購銷狀況等,具體解析如下:
新棉開秤價對市場構成支撐
青黃交接期除了陳棉的拋儲外,市場逐漸開始關注新棉的開秤收購情況,目前階段籽棉開始逐步上市,新疆地區(qū)籽棉報價居高不下,部分地區(qū)價格仍繼續(xù)上漲,但出于成本考慮,軋花企業(yè)紛紛搶收,加工進行的如火如荼,目前新疆收購籽棉價格普遍在6.5-7.5元/公斤左右,折皮棉成本多在14500-16500元/噸。新棉高開態(tài)勢對市場構成正向引導,內地市場的新棉交售也是一天一價,目前紡企國儲棉消耗為主,新棉成交不足,市場也不敢過于躁動,短期內上下預計均有難度,價格難以明顯脫離該皮棉成本區(qū)域。
棉花內外需求持續(xù)性尚存疑
前期美棉出口相對強勁對市場一度構成支撐,根據美農業(yè)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9月22日當周,美國凈銷售2016/17年度陸地棉500萬包,同比增加61.8%,裝運134萬包,同比增加59.5%,說明8月份本年度開始以來,美棉出口同比非常強勁,主要動力來自巴基斯坦、中國及越南,不過近期美棉出口開始放緩,此支撐的持續(xù)性并不足。近期數據顯示,截至到9月22日當周,美棉出口凈銷售9萬噸,同比下降53.8%,支撐美棉的前期因素階段性顯現(xiàn)不足。國內方面,隨著內外棉價差基本對接,棉花及棉紗進口受到約束,目前市場以消耗國內棉為主,消費相對提升,進而對國儲棉花成交構成推動,成交幾乎均100%,也對近期期貨市場構成了有效的支撐,棉價不斷走高。但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不少紡企在國儲市場進行的備貨補庫基本維持到11月份,后續(xù)階段需求將會受到約束,后市繼續(xù)走高的動能存疑。
新作產量差異導致內強外弱
在國內方面,新疆棉區(qū)、黃河流域棉區(qū)整體長勢良好,預計單產持平略增,長江流域棉區(qū)雨水偏多,棉花整體長勢比去年要差,預計單產將下降。根據中國棉花協(xié)會的預測,2016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約460.7萬噸,同比下降4.4%,其中新疆產量約為360.8萬噸,同比增加1%;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產量約46.3萬噸,分別同比下降16.8%、24.8%,而2016年度我國棉花消費量723萬噸左右,年度產需缺口262萬噸,除去89.4萬噸的進口,剩余則有173萬噸需要儲備棉輪出來補足,而按照以往放儲策略,儲備棉入市最早要在明年3月份左右,在目前至明年3月份的這段時間里,尤其在市場消耗掉新花集中上市的季節(jié)利空后,市場缺口效應將會顯現(xiàn),棉花存在長線上漲的預期。而國內棉花市場有壓力的話應該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尤其10、11月份將會呈現(xiàn),這個時期供應增加,而需求的持續(xù)性顯得并不足,階段供需格局存有寬松預期,此間市場以調整呈現(xiàn)較為合理。
目前為中、美棉花吐絮期,其天氣情況影響供應預期,進而影響期貨盤面走勢,截止目前,美國棉花吐絮率63%,10月下旬將結束,吐絮期天氣仍對作物有影響,尤其是低溫陰雨天氣。從天氣來看,9月初熱帶颶風“Hermine”登陸佛羅里達州北部,東南棉區(qū)受到影響,降水偏多,不利吐絮,進而對盤面有一定推動,但目前該影響明顯縮減。從美國農業(yè)部周度生長報告來看,截止到9月26日,美棉生長優(yōu)良率48%,較上一周持平,較去年同期低2個百分點,較前期有一定提升;生長正常率84%,與往年同期基本一致,較前期提升2個百分點,整體看棉花生長狀況整體尚可且較前期有一定好轉。后續(xù)美棉產區(qū)天氣預計干燥為主,有利棉花吐絮及采摘,市場炒作動能不足,且市場需求持續(xù)性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美棉種植面積增加引發(fā)的產量增加預期會在盤面上有一定反應,美棉市場預計仍有階段性壓力。據了解,9月份的美農業(yè)部供需報告里顯示,2016/17年度美棉種植面積、單產及產量預計較去年同期有一定回升,其中種植面積預期為1015萬英畝,同比下降18.3%;單產為802磅/英畝,同比增加4.7%;產量預計1614萬包,同比增加25.2%,說明美棉增產預期還是比較強烈,市場整體仍承壓,尤其在目前吐絮期天氣良好、采摘向前推進、需求動能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壓力明顯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