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落地:數據在中國開始變成戰略資源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互聯網金融一度超常規發展,但風險也在聚積。一些機構風險意識不強,甚至以弱勢群體為目標,從事非法集資、經營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偏離了正確的創新方向。2015年7月,中國“互聯網+”行動計劃出臺,提出11項重點行動。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舉行,正值“互聯網+”落地16個月。
本屆大會共舉辦16場分論壇,每一場都是由國家部委、全國性組織或高校牽頭。其中,互聯網+出行、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智慧醫療、互聯網+物流等論壇正是介紹與探討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的融合。過去一年中,有關網約車的管理數次引起公眾熱議。
今年7月,中國交通運輸部出臺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約車在中國獲得合法地位。“這是世界首部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網約車服務管理部門規章”,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說,“這部規章為全球網約車治理和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
數據在中國開始變成戰略資源,推進數據開放、加強數據保護都處于研究探索之中。17日,交通運輸部與百度地圖合作建設的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云平臺上線,標志著中國交通運輸數據開放邁出了重要一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介紹,中國法院利用信息化系統和智能化服務,實現網上立案、辦案、執行和網上辦公,實現數據的實時統計。目前,法院正在努力建設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探索開展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等技術開展“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統”研究計劃。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將信息化建設作為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周強說。在“互聯網+智慧醫療”論壇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介紹說,“互聯網+醫療”已在五方面產生進展,包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綜合監管、健康產業五大領域。
鑒于中國地域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分布也存在較大落差。遠程醫療等技術,可以幫助偏遠地方人群便利就診。李斌介紹,中國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了遠程診療、區域影象,認證標準的建立,心電的診斷、遠程病歷診斷服務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互聯網+普惠金融”論壇上說,人民銀行正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活動,旨在規范互聯網金融業態,凈化市場競爭環境。據2015年中物聯流信息化監測顯示,中國88.9%的物流企業實現了對自有車輛的追蹤,89%的企業實現了全程透明可視化。
今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部署“互聯網+高效物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說,市場不集中、信息不對稱的貨運市場潛力巨大,也最先擁抱互聯網。“互聯網+火車匹配”、“互聯網+智能倉儲”、“互聯網+便捷配送”等應用模式相繼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