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新零售理論”的線上走向線下能拯救淘品牌服裝嗎?
馬云最近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北获R云的“新零售理論”刺激最深的莫過于線上起家的一眾淘品牌,最近兩年淘品牌可以說面對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急需找到新的出路,但是馬云所謂的線上走向線下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嗎?答案很可能沒有這么簡單。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以往線上品牌的低價爆款模式不再適用,再單純拼價格很難走太遠。淘品牌的自救之路需要更多的方法與智慧,不管簡單與否,未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互聯網品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線下有機遇也充滿挑戰。商業本質正在從“交易”進化到“服務”。實體店的潛力無限,但互聯網品牌一定要深刻理解門店的價值之后才可行動。
淘品牌遇到的危機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的了解,今年的雙十一再次刷新了交易記錄,電商持續著“繁榮”,然而繁榮也掩蓋不住眾多線上服裝電商的失意,今年女裝排行榜前十名當中只有韓都衣舍一家入榜,以往淘品牌霸榜雙十一的“盛況”不在,而且可怕的是,未來也看不到淘品牌能重新崛起的勢頭。
面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導致淘品牌風光不再。先來看一下淘品牌的內憂,流量紅利不在了。淘品牌是淘寶流量紅利的產物,憑借初期淘寶的賣方市場優勢,隨便打造幾個爆款,憑借低價質優,賣家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淘品牌。但現在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大增,每獲得一個新用戶,商家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至于外患,就更令淘品牌感到窒息了,就是這些傳統廠商的積極觸網。傳統品牌之前并不重視電商,但現在很多大品牌都把電商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了,由于傳統品牌具有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調性,只要價格上稍作調整,分分鐘教淘品牌做人。
這些所謂的內憂外患還不是最可怕的消息,最可怕的還在于未來的消費趨勢,消費升級是未來的大勢,沒有品牌調性的淘品牌可能就是被拋棄的第一批對象。
傳統品牌大批關店 淘品牌憑什么奔向線下
問題的嚴峻性已經顯而易見了,很多商家也都開始進行了艱難的“自救之路”,馬云的“新零售理念”出來的正是時候,為很多人指出了方向--就是線下。奔向線下就能解決淘品牌的一切問題嗎?
先上一組殘酷的數據:在2016年上半年,七匹狼關掉了519家店,艾格236家,佐丹奴190家,GAP銷售額下滑嚴重... ...在這份不完整的名單當中,各種類型的服裝廠商均在列。這些傳統廠商耕耘線下多年,品牌調性也都鮮明十足,尚且難以逃脫關店的命運。毫無線下運營經驗的淘品牌,有多大的把握能比它們活得更好?
即使把范圍縮小到相似調性的快時尚細類中,線下的經營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除了ZARA、優依庫之類,國內品牌幾乎沒有一個特別成功的案例。
所以很多業內人士發出“不要做線下,做了肯定是坑”的感嘆。但現在現實的問題不是感嘆和埋怨能解決的,做線下可能是在找死,但什么都不做是就是在等死。
衣品天成的“線下思維”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淘品牌開始進行了線下的探索,比如淘品牌試水的線下集合店入住銀泰;素型成都凱德金牛店吸引超過40家淘品牌落地等等。
“傳統線下品牌線下店的運營效率并不夠高,就鋪貨而言,門店要進行有效鋪貨就一定會產生庫存。對于服裝這種多SKU、淺庫存的產品,容易放大庫存量,進而制約盈利和供應鏈的健康運轉,還有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等?!币缕诽斐蒀EO杜立江一言指出本質的問題。
那就是僅僅單純把線上搬到線下,效率、供應鏈、庫存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根本是無用功,也是在自尋死路。線下門店的痼疾不是短時間可以改善的,互聯網品牌進入線下要有新的死路。
從“交易”進化到“服務” 門店的正確打開方式
未來淘品牌的線下門店是以“人”為本,效率優先的,換句話說就是以滿足一切消費者的訴求為出發點,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增加品牌和消費者的感知程度,銷量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
品牌商一定要把視角放在品牌調性之上,而不是線上與線下某個渠道之中。未來要面臨的用戶是90后和00后,能夠打動他們的是品牌調性和“人文關懷”。就像曾經被COSTA和一打主題咖啡館打的喘不過來氣的星巴克,通過設計全面變革,推出具有情懷,體驗式的主題店,漸漸奪回了市場。這些都是要靠線下門店來實現的,包括門店選址、營銷、設計陳列、品類選擇、店內體驗等等方面,要綜合品牌調性,統一來做。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