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棉“開漲” 中國市場依舊很平靜
據外商和國內貿易商反映,圣誕節后印度棉FOB、CNF(CIF)報價開啟上漲模式,雖然幅度并不大,但12月底相較12月15日前后S-6 1-1/8〞、S-6 1-5/32〞等品種報價整體上漲了0.20美分/磅,棉農、軋花廠和出口商看多看漲的熱情不斷集聚、高漲。一方面雖然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明確表態在國內新棉全部銷售完畢之前,暫停免稅進口印度棉對印度棉出口造成打壓,但由于新貨幣政策對整個棉花、棉紡產業鏈的影響仍在發酵,棉花國內供應和出口都很不“給力”(截止12月下旬前印度新棉上市量剛破120萬噸,只占其預計年度產量的20%左右),合同延期裝運或取消的并不在少數,階段性炒作抬頭。
另一方面印度棉紗出口持續轉暖,特別是對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反彈比較強勁,印度國內棉花消費看漲,逐漸實現由棉花出口向棉紗、坯布出口“換檔”。據統計,2016年11月份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占據印度棉紗出口國的前三位,占比分別為39.8%、12.7%、3.4%;而中國海關統計,其中越南紗、印度紗、巴基斯坦紗的占比分別為37.53%、17.4%、16.6%。
12月29、30日1月船期印度棉S-6 1-5/32〞(28GPT)、S-6 1-1/8〞(28GPT)及BCI Cotton 1-1/8〞(28GPT)的遠東主港報價分別為77.02美分/磅、76.64美分/磅及77.95美分/磅(CIF報價);而12月船期的MCU5 31mm(30GPT)、MCU5 30mm(30GPT)的報價則分別為78.80美分/磅、78.68美分/磅,貿易商調漲的幅度不大,明顯慢于其國內軋花廠出廠價的腳步。但中國買家對12/1月印度棉的詢價并不熱情,下單更趨謹慎,雖然1/2月份船期S-6的報價分別低于EMOT SM、SM烏棉4-4.5美分/磅、8.8-9美分/磅,原因歸納如下:
首先,由于印度籽棉收購大幅延遲加上棉價處于上漲通道,棉花從加工、裝船到交貨的不確定性很大,即使軋花廠優先執行出口合同也有可能在價格上反復糾纏,因此簽約即期或近月合約印度棉需要當心,擔心出現“遠水不解近渴”的情況,中國采購商要求要么是港口現貨,要么是2月及以后船期的棉花。
其次,一些國內用棉企業反映,近幾年印度種植產量高、衣分高、品質偏低的棉花品種比例明顯上升,特別是強力指標下滑,而12/1月裝運的S-6、J34等可紡性甚至低于我國地產棉,一些印度軋花廠也希望紡高支紗、精梳紗的客戶延后15-30天裝船、交貨,等待高品質高等級的中期花大量上市。
再次,印度棉與我國棉花進口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對路”。考慮到2017年我國仍將按入世承諾發放89.4萬噸1%關稅內配額,大中型紡織廠和貿易商計劃“好鋼用在刀刃上”,重點采購2016/17年度美棉和2017年澳棉(10-12月份已有少數紡織廠提前“透支”配額,簽約進口1/2月船期美棉);而全額關稅下進口印度棉的成本顯然遠遠高于紡織企業的承受能力(目前S-6全關稅進口成本約18600元/噸),因此2017年上半年或現印度棉再便宜,但大廠不需要(品質、品級不符合紡中高支紗的要求),小廠沒配額進不來。河北某10多萬錠的紡企表示,如果仔細算一下,印度棉雜質大、短絨率高(皮輥加工),再加上“三絲”含量高(需要人工挑揀異纖),品級又以M級為主,紡紗成本與地產棉、進口巴西棉、西非棉甚至美棉差距并不大,但紗線報價卻要低300元/噸以上;另外,一些出口訂單合同中大多明確提出采用美棉、澳棉或新疆棉。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