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從事公益活動 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從事公益活動一炮走紅,無意中發現公益也能當作安身立命的事業來經營———
因在中關村組織“人肉斑馬線”活動,22歲的大四學生林格和他所在的團隊“青年安全聯盟”一炮走紅。而在從事公益活動的時候,林格和他的團隊淘到了第一桶金——獲得了一家飲料企業的贊助。從此,林格率領團隊走上了一條嶄新的創業道路——公益創業之路。
所謂公益創業,即一種社會組織(企業、非盈利組織等)在經營過程中,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創造性地融合的過程。據《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顯示,66.7%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公益創業的路子能緩解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上月結束的“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決賽”,10個獲勝的大學生公益團隊分享了100萬元的獎金,并獲得了專業培訓的機會。
林格和他的團隊并沒有分享到成功的喜悅,但是他們看到了希望。“我以前根本沒有想到,公益也可以被當作一項安身立命的事業來做”。
創業行動
從事公益活動 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林格把他們的團隊命名為“青年安全聯盟”,旨在提倡和幫助人們實現安全出行。這個建成不到一年的團隊有5名核心成員,都是大學生,或在?;蚣磳厴I。昨天下午,林格和另一個核心成員沈玲拿著橫幅還有印有團隊標記的T恤,在建外SOHO附近,向路人們宣傳著安全出行的知識。
其實,無論林格還是沈玲,他們的公益活動經歷都是從學校開始的。林格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音樂教育,入校后經常和老師同學一起去敬老院、孤兒院義務演出;而在北京物資學院讀書的沈玲在大一時就成為了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并一度成為其中的負責人。
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林格看到了人們對公益服務的巨大需求。隨后,他在網上發起了一個“愛心時光當鋪”活動,即在網上征集網友,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如無人照看的小孩。這樣一個“玩”的想法得到了網友的熱烈響應。不久后,他又收到朋友的請求,說中關村的交通擁堵,希望他們能為路人的出行提供服務。林格于是據此和朋友們在中關村的路口組織了一起“人肉斑馬線”活動。近百人打起 “停下來并不寂寞,跨過去成為傳說”等橫幅,提醒人們關注交通安全,引來眾多媒體關注。
這讓林格和他的同伴首次感受到了“公益活動”的力量。林格團隊新穎的公益理念和方式,也為他們贏得了一家大型飲料企業的青睞。如今,林格團隊已與該企業達成合作:對方出資,林格團隊來負責實施安全出行的公益活動。林格說,過去搞活動都是根據大家的建議,先確定活動,再進行準備;現在跟企業打交道,則是先要確定一個項目計劃,分析它的社會影響,策劃它的實施細節,特別是要告訴企業它能給企業帶來什么。
林格說,其實,這第一桶金并沒有多少錢,它更像是一次嘗試。在他的造血模式中,利用公益活動的社會性,向企業申請贊助,通過公益活動推廣企業品牌;反過來,企業的贊助不僅可以維系公益的發展,也可以滿足團隊的生活需要。
轉變觀念
求職遇到困難 轉變思路公益創業
其實,最開始,林格并沒有想到或者說并不知道“公益創業”這條路,和很多大學生一樣,他的求職之路也是從一遍遍的投簡歷和面試開始的。
22歲的林格學的是音樂,由于擔心自己毫無工作經驗,他在大三便開始了求職之路,目標是宣傳企劃方面的工作。“我知道這個專業很難就業,我很擔心,每天都會失眠”,林格說,當他面試的時候,考官都會嫌他年紀小,“眼神中充滿了不屑”。
幾經周折,林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一個月后他辭職了。“我不能適應那種環境、人事關系,最重要的是它很難滿足我的理想。我喜歡更加自由一些的生活,自己能夠主宰自己”。辭職后的林格主要通過做業余模特、參加商業演出獲得收入。然而,這些也并非他理想中的事業模式。
讓林格沒有想到的是,反而是他一直當作“業余愛好”來從事的公益活動,讓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其中的契機,就是去年聯想公司在北京啟動的“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林格很想參與這項計劃,他坦承,吸引他的一個原因是主辦方會為獲勝者進行專門的“公益活動”培訓,另一方面,獲勝者可以獲得10萬元的獎金也是一個很大的刺激。
盡管最后林格和團隊并未獲勝,但這次活動卻讓他的職業觀念有了一個極大的轉變:“原來‘公益’也可以當作人生的一項事業來經營。”林格說,“原來我可以謀生的事情就在我身邊,但是我卻始終沒有意識到。”
發展趨勢
公益領域就業 尚有巨大挖掘潛力
民政部2009年9月發布的《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09)》顯示, 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注冊和非注冊的各類民間公益組織已有142.3萬個。若按每個組織7名員工估算,有近1000萬人已在社會公益機構實現就業。
而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公益機構創造的就業機會可占城鎮就業數量的10%。按照中國已有1000萬公益從業者的數據,對比中國近3億人的城鎮就業數量,目前這一比例僅為3%,中國公益領域就業的潛力還亟待挖掘。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曾表示,“我國在社會服務領域的非營利就業人口至少應該為892萬人。而目前這個領域的就業人口不過50余萬人,也就是說,可以增長15倍以上。”聯想公司的青年公益創業計劃,就是旨在引導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事業,并為青年群體就業提供新的思路。
但記者注意到,以林格為代表的大學生在“公益創業”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林格說,以前他們做公益都是先確定活動,再根據活動來簡單地安排實施細節,沒有長久的打算,而這個“計劃”比賽,卻要求先要有一個長久發展的項目,再有實施項目的計劃,還有各種項目論證的數據,甚至還包括了商業回報等方面。林格的團隊在確定項目第一個環節便開始吵架,爭論不休:社會上需要的公益太多,哪個更打眼,更有發展前途,誰也說不好。當確定了“安全出行”項目后,數據又成了一大障礙。由于網上很難找到準確數據,他們不得不集體到北京的諸多繁華街道,在車流中實地考察,計算流量。
最終,林格他們失敗了,與獲勝的那些團隊相比,他們的項目計劃缺少了吸引力,實施細節也缺乏科學的縝密,一句話:這些僅僅憑著熱情干公益的學生“雜牌軍”,敗給了那些專業性強、針對性強的“正規軍”。
“真要把公益當作事業來經營,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太多太多”,林格的話,也許代表了諸多正在公益創業路上摸索的個人或團隊的處境。
因在中關村組織“人肉斑馬線”活動,22歲的大四學生林格和他所在的團隊“青年安全聯盟”一炮走紅。而在從事公益活動的時候,林格和他的團隊淘到了第一桶金——獲得了一家飲料企業的贊助。從此,林格率領團隊走上了一條嶄新的創業道路——公益創業之路。
所謂公益創業,即一種社會組織(企業、非盈利組織等)在經營過程中,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創造性地融合的過程。據《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顯示,66.7%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生公益創業的路子能緩解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上月結束的“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決賽”,10個獲勝的大學生公益團隊分享了100萬元的獎金,并獲得了專業培訓的機會。
林格和他的團隊并沒有分享到成功的喜悅,但是他們看到了希望。“我以前根本沒有想到,公益也可以被當作一項安身立命的事業來做”。
創業行動
從事公益活動 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林格把他們的團隊命名為“青年安全聯盟”,旨在提倡和幫助人們實現安全出行。這個建成不到一年的團隊有5名核心成員,都是大學生,或在?;蚣磳厴I。昨天下午,林格和另一個核心成員沈玲拿著橫幅還有印有團隊標記的T恤,在建外SOHO附近,向路人們宣傳著安全出行的知識。
其實,無論林格還是沈玲,他們的公益活動經歷都是從學校開始的。林格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音樂教育,入校后經常和老師同學一起去敬老院、孤兒院義務演出;而在北京物資學院讀書的沈玲在大一時就成為了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并一度成為其中的負責人。
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林格看到了人們對公益服務的巨大需求。隨后,他在網上發起了一個“愛心時光當鋪”活動,即在網上征集網友,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如無人照看的小孩。這樣一個“玩”的想法得到了網友的熱烈響應。不久后,他又收到朋友的請求,說中關村的交通擁堵,希望他們能為路人的出行提供服務。林格于是據此和朋友們在中關村的路口組織了一起“人肉斑馬線”活動。近百人打起 “停下來并不寂寞,跨過去成為傳說”等橫幅,提醒人們關注交通安全,引來眾多媒體關注。
這讓林格和他的同伴首次感受到了“公益活動”的力量。林格團隊新穎的公益理念和方式,也為他們贏得了一家大型飲料企業的青睞。如今,林格團隊已與該企業達成合作:對方出資,林格團隊來負責實施安全出行的公益活動。林格說,過去搞活動都是根據大家的建議,先確定活動,再進行準備;現在跟企業打交道,則是先要確定一個項目計劃,分析它的社會影響,策劃它的實施細節,特別是要告訴企業它能給企業帶來什么。
林格說,其實,這第一桶金并沒有多少錢,它更像是一次嘗試。在他的造血模式中,利用公益活動的社會性,向企業申請贊助,通過公益活動推廣企業品牌;反過來,企業的贊助不僅可以維系公益的發展,也可以滿足團隊的生活需要。
轉變觀念
求職遇到困難 轉變思路公益創業
其實,最開始,林格并沒有想到或者說并不知道“公益創業”這條路,和很多大學生一樣,他的求職之路也是從一遍遍的投簡歷和面試開始的。
22歲的林格學的是音樂,由于擔心自己毫無工作經驗,他在大三便開始了求職之路,目標是宣傳企劃方面的工作。“我知道這個專業很難就業,我很擔心,每天都會失眠”,林格說,當他面試的時候,考官都會嫌他年紀小,“眼神中充滿了不屑”。
幾經周折,林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一個月后他辭職了。“我不能適應那種環境、人事關系,最重要的是它很難滿足我的理想。我喜歡更加自由一些的生活,自己能夠主宰自己”。辭職后的林格主要通過做業余模特、參加商業演出獲得收入。然而,這些也并非他理想中的事業模式。
讓林格沒有想到的是,反而是他一直當作“業余愛好”來從事的公益活動,讓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其中的契機,就是去年聯想公司在北京啟動的“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林格很想參與這項計劃,他坦承,吸引他的一個原因是主辦方會為獲勝者進行專門的“公益活動”培訓,另一方面,獲勝者可以獲得10萬元的獎金也是一個很大的刺激。
盡管最后林格和團隊并未獲勝,但這次活動卻讓他的職業觀念有了一個極大的轉變:“原來‘公益’也可以當作人生的一項事業來經營。”林格說,“原來我可以謀生的事情就在我身邊,但是我卻始終沒有意識到。”
發展趨勢
公益領域就業 尚有巨大挖掘潛力
民政部2009年9月發布的《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09)》顯示, 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注冊和非注冊的各類民間公益組織已有142.3萬個。若按每個組織7名員工估算,有近1000萬人已在社會公益機構實現就業。
而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公益機構創造的就業機會可占城鎮就業數量的10%。按照中國已有1000萬公益從業者的數據,對比中國近3億人的城鎮就業數量,目前這一比例僅為3%,中國公益領域就業的潛力還亟待挖掘。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曾表示,“我國在社會服務領域的非營利就業人口至少應該為892萬人。而目前這個領域的就業人口不過50余萬人,也就是說,可以增長15倍以上。”聯想公司的青年公益創業計劃,就是旨在引導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事業,并為青年群體就業提供新的思路。
但記者注意到,以林格為代表的大學生在“公益創業”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林格說,以前他們做公益都是先確定活動,再根據活動來簡單地安排實施細節,沒有長久的打算,而這個“計劃”比賽,卻要求先要有一個長久發展的項目,再有實施項目的計劃,還有各種項目論證的數據,甚至還包括了商業回報等方面。林格的團隊在確定項目第一個環節便開始吵架,爭論不休:社會上需要的公益太多,哪個更打眼,更有發展前途,誰也說不好。當確定了“安全出行”項目后,數據又成了一大障礙。由于網上很難找到準確數據,他們不得不集體到北京的諸多繁華街道,在車流中實地考察,計算流量。
最終,林格他們失敗了,與獲勝的那些團隊相比,他們的項目計劃缺少了吸引力,實施細節也缺乏科學的縝密,一句話:這些僅僅憑著熱情干公益的學生“雜牌軍”,敗給了那些專業性強、針對性強的“正規軍”。
“真要把公益當作事業來經營,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太多太多”,林格的話,也許代表了諸多正在公益創業路上摸索的個人或團隊的處境。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