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起家 攤販如何成億萬富翁
張慶杰每次開車走深南大道路過深圳書城大廈時,總會習慣性地看一眼這個建筑。“那是我來深圳的第一個落腳點。1987年,這里還是一個小山坡,我就住在小山坡上一間廢棄的水泥瓦房里,一直住了兩年。”
現在擔任樂安居董事長的張慶杰,屬上世紀80年代到深圳白手起家的一代。18年過去了,張慶杰剛來深圳棲居的小山坡上,早已是高樓林立,他也從當年的農村窮漢子,變成了坐擁億萬身家的闊老板。當年他的“座駕”——一輛全身叮當響的舊單車,也鳥槍換炮,變成了最新款的寶馬七系列。
盡管如此,提起當年那輛舊單車,張慶杰依然記憶深刻。故事就從那輛舊單車說起吧。
白手起家
騎單車賣香蕉本錢七百
“這部舊自行車是當時家里最值錢的財產。”張慶杰回憶剛來深圳時的窘迫,百感交集。
1968年,張慶杰出生在潮陽縣港頭村。“那是一個連稀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作為家中的老大,張慶杰剛讀完小學就輟學賣水果幫補家用。1987年春節,聽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說,深圳的錢比較好賺,于是不到20歲的張慶杰告別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
“來深圳的路上,我和同伴約定,等賺到五萬塊錢,就回去蓋房子算了!因為在我的家鄉,蓋一棟房子大概要三、四萬。”就這樣,抱著蓋一棟房子的“遠大”理想,張慶杰和同伴在現在深圳書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隊廢棄的一間水泥瓦房。
初來乍到的張慶杰,手中僅有的就是一輛舊單車和賣水果賺來的700元錢,此外一無所有。
不得已,張慶杰在深圳干回了老本行——賣水果。來深的第二天凌晨5點,他踩了三個小時的單車,到南頭拿香蕉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賣。“每一趟我都載100至200斤的香蕉,不過,深圳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藥泡熟的,等不了兩天就會壞掉。最初由于不懂行情,幾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賣不完爛掉了,自己又吃不了,扔掉又心疼。”回憶剛來深圳的困難日子,張慶杰依然記憶猶新。
張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賣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幾元錢,剛夠交房租,連糊口都成問題,更不要奢談賺錢蓋房子了。自己帶來的本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所剩無幾。
第一桶金
現轉機販港貨進賬過萬
一個多月后,轉機在聊天中出現了。在賣水果之余,張慶杰時常和周圍的潮州老鄉聊天,但他不是閑聊,而是希望能夠從中找個賺錢的門道。有一次,一位老鄉無意中說起深圳有很多當地村民到香港種菜,每天都會捎回一些味精、無花果等時髦商品,在深圳很好賣,利潤也不錯。
張慶杰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于是,他那部舊單車上馱的貨品,由香蕉換成了各種時髦的港貨。“每天,我一大早就出門,到村子里挨家挨戶收購無花果、襪子、阿婆衫、西褲這些商品,然后又趕緊騎到人民橋的小商品市場去賣。”
資金難題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由于向村民收購時必須付現金,而且還必須用港幣,張慶杰手中本錢少得可憐,每次現金換回的貨,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怎么辦?
于是,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張慶杰就在口袋里揣上頭天換來的港幣,趕到村里向村民收購貨品,然后又騎上那輛舊單車,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把這批貨賣出去,隨后又把剛剛賺來的現金換成港幣,再到村里向村民收購。
“那時一天起碼要來回跑二三十趟,一部舊單車除了鈴鐺不響全身都響,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經常在別人開始睡覺了,我們才做晚飯。1987年底,我終于賺到了來深圳的第一桶金——1.6萬元。”回憶起第一桶金的艱辛,張慶杰感慨之余,也有幾許自豪。
一切困難都是 很自然的事情
3月16日,早上七點半。按照事前和張慶杰的約定,記者趕到沙頭角梧桐山腳下,和張慶杰一起爬山,順便采訪。
每天晚上10點半入睡,早上7點起床,7點半爬山,10點準時到辦公室辦公,這是張慶杰的作息時間表。如今,事業成功的張慶杰住在海邊一套復式住宅內,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十多年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深圳這塊土地上,變成了現實。
兩年前,張慶杰喜歡上了爬山。在他爬山隨身攜帶的小包里,總是裝了兩瓶礦泉水,“其實我每次只喝一瓶,另外一瓶是擔心在山腳下商店里買不到水而預備的。”這是張慶杰生活的一個細節,卻能從中看出他做生意的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
中國有句老話,“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盡管張慶杰總是在不停地轉換行業,但細看之下,他的每一次轉行,都經過了詳細的調查和精心的分析。他告訴記者,做生意就是逆水行舟,你隨時都要居安思危。“沒有一種生意能夠有長久的利潤,所以要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采訪中,記者多次問他,創業中是否碰到一些難題時,他脫口而出:“沒有什么太大的困難。”因為在他看來,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page_break}
艱難淘金
檔口不足半平方 起早貪黑賣服裝
從村里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這是張慶杰剛來深圳創業時每天的固定路線。不過,成了萬元戶的張慶杰,沒有把錢拿回去蓋房子,而是投入一項新的事業(起碼在他看來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擺地攤。
張慶杰說:“在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混熟之后,我發現那里最好賣的是服裝。自己收購港貨天天來回跑,還不如在市場內租一個地攤賺的錢多。”
但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特區,人民橋小商品市場里各家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沒有人愿意租一片地方給他。在一家經營手表的商店,張慶杰和店主軟磨硬泡了一個星期,店主終于答應以400元/月的價格,租一塊地方給他。
這是一個怎么樣的檔口?“我的第一個檔口大小不足半平方米,剛夠擺一個裝河北鴨梨的紙箱子。”今天張慶杰開設的一個建材超市,經營面積在1萬多到2萬多平方米,但提到自己當年只有不足半平方米的攤位,張慶杰依然興致勃勃,“這畢竟是我的第一個攤位,對于生意人來說,就好像一個沒有家的人,找到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那么小的地方,你拿來賣什么?”對于只有一個紙箱大小的地攤,記者實在難以想象要做什么才能夠賺夠鋪租。
“賣服裝!我算過了,這個紙箱上面只能放兩疊褲子,而服裝的利潤高、資金周轉快。我記得當時進了一款叫做”雙龍牌“的西褲,進貨價10元,賣12元。”頭腦靈活的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款式時髦的西褲,是市場上走貨最快的商品之一。張慶杰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是從早忙到晚,晚上去廠里拿貨,早上7點就開鋪了。“當時就想多賺一分錢是一分錢,因為鋪租太貴了。”
由于是白手起家,也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幫忙,張慶杰極其珍惜賺來的每一分錢。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那時候在深圳辦事有一個慣例,不管到哪里,見面總要遞一根煙。他本人不抽煙,也不舍得抽煙。但為了應酬,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包煙,“有的時候,煙放在口袋里發霉了也不知道。”
這個鴨梨箱大小的地攤雖小,卻是張慶杰事業真正起步的地方,一家、兩家……過不久,他已經在東門、人民橋等這些深圳繁華的小商品市場,擺了十多個地攤。那段時間,張慶杰奔波于南海、廣州、汕頭等地,四處進貨。
張慶杰回憶說:“那時候,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都是在車上度過的。去南海進貨,跑一趟就要一天一夜,困了在車上打個盹,車到后馬上進貨。”來回奔波但利潤卻不大。“因為我的原則是薄利多銷,比如一塊布料只賺0.8元,一塊手表只賺5元錢。不要小看這幾塊錢,我的錢就是這樣一分分積累起來的。”
如今,事隔十多年,張慶杰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創業的每一個地點。“現在人民橋電影大廈樓下的面點王餐廳、世界金融中心附近,都是我當年擺地攤的地方。”為了紀念當年的創業艱難,張慶杰還買下了現在電影大廈一樓面點王餐廳的物業。
1989年,盡管已經稍有積蓄,在家鄉人眼中張慶杰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萬元戶”,但他還是不敢亂花錢。“我在剛來的那個水泥瓦房住了兩年多,那地方沒有煤氣,因為不舍得用酒精爐燒水沖涼,因此兩年多都是洗冷水澡。”當然,更讓他頭疼的是,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大小小的塑料盆擺滿一地。
“那你現在不覺得當時很苦?”記者問道。
“那時候心中只想著賺錢,不覺得有什么苦的。”張慶杰淡淡地說道。
成功法寶
產業下滑苗頭現 立即轉型不戀戰
“商人永遠都在尋找商機。”采訪中,張慶杰多次提到這句話。
事實上,從賣水果到擺服裝地攤,再到今天開辦建材超市,十多年間,張慶杰大大小小從事了十多個行業,生意越做越大。他告訴記者,“我總是在一個產業剛剛出現下滑趨勢時,馬上轉型,這樣才能夠時刻把握住市場動態,因此才能夠不斷發展。”
“我有一個生意經:本小利多利不多,本大利小利不小。這怎么理解呢?比如,我最初的服裝生意,雖然本錢小,利潤比較高,但由于投入成本少,整體的收入也就不高。現在我開辦樂安居這種上萬平方米的大商場,盡管投入大、利潤低,但整體收益卻比擺地攤賺的錢多很多。”
張慶杰是個有心人,隨時在尋找身邊的商機。1997年,在服裝生意利潤下降的時候,張慶杰逐漸轉行了。“隨著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要發現一些新的行業,這行業是在你的本錢控制范圍內,同時又能夠使資本增值的。”
1997年,看到珠寶和小家電的生意很好做,很多到深圳的游客,都喜歡到沙頭角買相機、黃金項鏈等商品,于是,張慶杰便在沙頭角做起了珠寶生意。2000年,他又以980萬元拿下了賽格廣場的幾間鋪位。“那時就是看好了華強北的物業肯定會升值,現在證明我的眼光是對的。”
當年和張慶杰一同創業的人當中,有的還在繼續做著小本生意,有的發財后投資失誤損失慘重。唯獨張慶杰,基本上進入一行,就旺一行。他的投資訣竅是什么?
“做生意,很重要一點就是不熟不做,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做商業,比如賣手機、電腦等,這些零售業務都是大同小異,只是經營的商品不同。還有一個原則,無論哪種投資都要控制風險,投入資金不要超過自己承受的范圍。”張慶杰告訴記者,每次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都要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否則決不涉足。
2000年,他在南山找到一塊約兩萬平米的地塊,本想做百貨超市,但那時南山大批樓盤都還沒建起來,顯得很荒涼沒人氣,不適合做超市,其他行業又不太熟悉。“最后,我們調查了一下,發現南山還沒有一個大型建材市場,周圍又有大量樓盤在建,覺得建材市場應該很有潛力,于是干脆決定自己做建材超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