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隱形冠軍的成長史
今年初夏,一家名叫正光科技的公司,成為了曝光率頗高的“明星公司”。10年前,這家“明星公司”曾是四川創業板種子公司,發展藍圖被一致看好。然而,正光科技再次被媒體關注,不是因為成功登陸創業板,竟是被債權人登報懸賞追債。
這樣的命運沉浮每天都在上演。據深交所進行的調查顯示,10年前想上創業板的30家企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完全不存在,是典型的失敗案例;三分之一活得比較艱難,但公司還存在;三分之一的企業還活得不錯,也有一部分企業真的上市了。10年來,當年追逐創業板上市的一大批公司,或夭折,或銷聲匿跡,或轉板上市,或被并購,或掙扎在生存線上,其命運讓人嘆息或稱奇。
當年被深交所列為成都的四顆創業板種子:正光科技、索貝數碼、邁普科技、川大智勝(002253),10年來又有怎樣的命運呢?帶著疑問,日前本報記者回訪了這些創業板種子公司。
1999年,深交所確立的沖刺創業板的4個成都種子企業,索貝數碼就是其中之一。
對于索貝數碼來說,當時唯一的懸念就是上市時間點。但創業板當年的夭折,卻讓索貝數碼的風險投資者們喪失了長期堅守的信心。2003年,事業伙伴們最終一致選擇了讓日本索尼并購自己一手創建的索貝數碼。
然而,與創業板錯身而過的索貝數碼,卻成為索尼中國投資板塊中成長性最佳的一家企業,也是管理風格最為獨特的一家企業。位于成都高新區的索貝數碼科技,是目前中國國內最大規模的專業電視多媒體設備制造商之一,10年來已儼然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迄今為止,國內多數大中型電視臺的新聞制作系統,都是由索貝公司進行設計和實施的。然而,對于索貝數碼創始人姚平、陳鋒、彭自強、王宇星幾位事業伙伴來說,過去的10年充滿了奇妙的人生轉折。
從“創業板曾經的種子選手”,到“跨國并購的成都樣本”,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當記者最終在索貝見到留著具有藝術家氣質長發的姚平時,這位53歲的CEO,已然能用平靜的語調來描述10年來的心路歷程。
A夢碎創業板
故事還要從姚平到成都的創業開始講起。
從上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第一家電視臺到80年代末,中國電視制作人只能用昂貴的進口設備制作電視節目,廣電設備市場一片空白。從80年代后期開始,本土廣電設備制造商開始崛起,以技術門檻較低、市場需求巨大的字幕機設備為主打搶占市場,成就了一批本土企業的原始積累,姚平1993年成立的深圳索貝公司,第一年的銷售額為700多萬元,第二年就接近2000萬元。
到1996年以后,字幕機市場逐漸飽和,設備商開始醞釀轉型。1997年,深圳索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成都科大時達電子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索貝),總部定在成都,轉頭研發非線編輯系統,建成了國內同行業中最大的技術研發中心,連續數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客戶遍及國內近4000家電視臺。國內第一個專業新聞制播一體網(深圳有線)、第一大新聞制播一體網(CCTV新聞共享系統)、第一套光纖通道視頻網(深圳南山有線)等系統均是由索貝研發,其新產品基本與世界知名廠家同步推出。
1999年,索貝為加大研發和拓
展市場而增資擴股,期間吸引的6位外地個人風險投資者,以3000多萬人民幣共占有索貝67%的股份。當時,索貝就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專業電視多媒體設備系統集成商,也是當時國內廣電行業唯一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
“風投當時進來,目標就是要促成我們上市。當時創業板要開的消息傳得很熱。我們周圍的企業家圈子都在討論這個話題。”姚平點燃了一根香煙,深深地吸了一口,看得出來,當年那種夢幻般的狂熱仍然激奮人心。
到2000年,“所有的上市準備工作都完成了。應該說只要創業板一開。我們就可以上馬了。”問題是,政策突然剎車了。中國創業板以一種讓人始料不及的方式夭折。
對于索貝數碼缺乏心理準備的風險投資者們來說,這種結果太糟了。原來打算的短期投資和上市增值回報,現在看來沒戲了。當時的中國遠遠比現在更加缺乏資本市場的退出渠道。
“風投要退出。他們不可能一直陪我們玩下去。”姚平說,他很理解這些職業投資人的決定。在他如今平靜的臉色上,很難捕捉到當時這種決定背后的煎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