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安慰奶嘴:調戲“VANCL凡客體”
這原本只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常規廣告,被掛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車站牌上。其中,韓寒、王珞丹作為“廣告文案卻被網友惡搞,衍生出一場網民“調戲”凡客的集體創意狂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000多張“凡客體”圖片在各大網站和論壇上瘋狂轉載。被惡搞的人物不僅有郭德綱、黃曉明、王菲等明星,還有唐僧、白素貞等電視劇中人物,鳳姐、犀利哥等網絡紅人,甚至更多的個人和企業利用“凡客體”自我推銷。經過一輪瘋狂炒作和傳播,“凡客體”已被百度百科作為專有詞匯收錄,定義為:凡客廣告文案宣傳的文體,該廣告意在戲謔主流文化、彰顯該品牌的個性形象。
“凡客體”的來龍去脈
談及“凡客體”的立意,此次凡客廣告文案創意發起人——前奧美創意總監、遠山廣告合伙人邱欣宇說:“我們在研究和剖析兩位代言人的特質和品牌的訴求后認為,韓寒、王珞丹都屬于‘80后’靠自我奮斗獲得成功的代表,他們的個性既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成長心態,也能與VANCL品牌很好融合。”
然而,真正讓“凡客體”火起來的并非在于韓寒和王珞丹的廣告詞,而是豆瓣網上“文字積木公社”發起的“全民調戲凡客”活動。活動的發起人,網友“康盡歡”表示,推動這個活動是靠一點敏銳。我們把這個改圖活動,集中在豆瓣的同城活動,變成了一個小平臺。各路網友都可依照自己的創意改圖。
改圖活動以對郭德綱的惡搞肇始,之后一發不可收,從7月31日到8月29日,共有1萬多人參與該活動,發布作品圖片3217張,并整理出“演員”“玩偶”等237個專輯。“凡客體”徹底在網絡走紅。這樣就不難理解,網友懷疑豆瓣的活動與VANCL有“貓膩”。活動發起人之一“康盡歡”發帖解釋,這個線上活動是自己心血來潮發起的,跟該品牌沒有任何關系。
對于“凡客體”被惡搞,VANCL相關人士表示:“我們不會控制事件的走向,也控制不了。”話雖如此,VANCL固有的商業嗅覺不會讓這么好的時機白白溜掉。筆者了解到,VANCL正在嘗試設計新的綠色模板,讓網民分享和參與互動。“康盡歡”則在活動結束后,趕緊推出評選全民調戲凡客作品50強的活動,并計劃9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草場地美術館舉辦作品展覽,同時,活動小組正與海爾等商家合作。{page_break}
年輕人的安慰奶嘴
“詩歌一樣的語法形式與大眾化的內容,是‘凡客體’廣為流行的兩大支點。”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劉士林教授分析“凡客體”一夜成名之謎。
在他看來,我們正處在一個話語狂歡的時代,各種新概念、新符號、新句型層出不窮,但所有虛擬的符號狂歡決不會僅止于符號游戲本身,它總是要千方百計地與現實世界中真實的事物掛靠起來。“‘凡客體’精心打造了一整套與自身產品相關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審美趣味,成功地再現了當下普通年輕消費者典型的精神與心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凡客體’在自我表達與認同上的兩面性,如愛……不愛……是……不是……別看年輕人利用‘凡客體’極盡惡搞,卻流露出一種青春的迷惘。‘凡客體’中的‘我沒什么特別,我很特別’等表述,其實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矛盾和困惑的真實生存寫照。”
劉士林指出,在年輕人內心焦躁、不安的時候,“凡客體”恰好起到“安慰奶嘴”的作用。的確,當一貫以睿智和冷酷形象示人的韓寒,在海報中45度角俯視說:“愛29塊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誰的代言。”如同鄰居大哥哥的形象得到了年輕人的親近。
網絡名人莊雅婷認為,凡客恰好搔到了時代的癢處。當下社會,誰也不愛聽那些陳詞濫調,帶有強烈自我表達意識的交流方式更簡單而高效。所以,凡客用時代和網絡編了一個筐,每個人都為找到了裝自己東西的那只筐而歡欣雀躍。
麥特文化媒體事業總經理王小魚認為,這種創意迎合了當下彰顯個性的網絡潮流,符合了網絡時代的兩大傳播特性:娛樂和自由。
“多病毒營銷”:花錢賺吆喝?
這場“全民調戲凡客”活動恰好成就了VANCL的“病毒式營銷”策略。中央民族大學廣告學專業教師范小青認為:“VANCL這次營銷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不直接產生對VANCL本身產品的口碑,而是通過惡搞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
與傳統營銷方式截然相反,“病毒式營銷”多以誘導為主,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可參與的娛樂活動。此次“凡客體”的營銷則在“病毒營銷”的基礎上更進了一層,傳播的信息是“多病毒”,而非“單個病毒”,發動的群體也不是商家單個個體,而是龐大的網民。“最開始是對VANCL比較熟悉和關注的人在傳播并制作‘凡客體’,后來‘病毒營銷’展開,吸引了對VANCL并不太熟悉的其他目標受眾群。這些受眾群恰恰是VANCL的重要目標消費群,即喜歡網絡新鮮事物的上班族、上學族。”范小青解釋說。
然而,網絡產品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周期。作為一種“病毒”,一般而言,其傳播的周期非常短,如果有新創意出現,網友就會瘋狂追逐新的網絡產品。如果版本不進行更新,這場營銷的乘數效應就會遞減。
不過,王小魚認為:“也許短時期內看不到很大變化,但只要持續投入和推動,消費者認可了這個品牌,就會產生巨大效益。”
但是,“究竟什么樣的網絡營銷能成功,這涉及一個很復雜的機制”。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黃升民解釋:“目前普遍的現象是,商業利益正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互聯網。對于這類營銷手段,由于方向的不可控,不同企業的態度也不同。一些企業在嘗試新鮮的營銷方式,另一些企業也在盡力規避此營銷可能帶來的風險。”
“這種口碑營銷方式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了人氣,但方向也是不可控的,既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一夜傾覆’。對待該營銷模式,仍需要謹慎。”他還表示,“這種營銷方式能帶來人氣,但不一定就能轉化為銷售量的提升,很多時候是花錢賺吆喝。現在的網民購物很理智,他可能很喜歡你的創意,但不一定能掏錢購買你的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