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老總宋明:中了“化骨綿掌”之后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我們目前的狀況就是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老總宋明如此感慨道。
眼瞅著2010就要畫上一個句號,股市跌宕起伏紅了又綠,樓市在多場調控風暴下巍然挺立,唯一保持單一走勢且不斷攀爬的就是物價了。蒜豆油糖齊唰唰高唱凱歌,奏響了民眾消費的交響曲。而領跑這些農產品漲價的冠軍就是棉花了。
不到3個月的時間,國內標準棉現貨價格從9月的1.8萬元/噸大幅上漲到11月的3.3萬元/噸,市場瞬息萬變,像威爾頓紡織服裝公司這樣的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招架的力氣。威爾頓紡織服裝公司總經理宋明給我們講述的這個故事就像一出驚險武俠劇,一波三折,險情讓人防不勝防。
“天價”棉=滅頂之災
“中國一度以紡織立國,穿衣打扮又位居老百姓衣食住行需求的首位。雖然我們公司成立剛滿3年,但在這個服裝行業也做得小有規模了,正想施展下拳腳,突然之間,棉價在任何人都沒有防備的時候瘋狂上漲,一路扶搖直上,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成本,擠出了我們的利潤,還摧毀了不少訂單,公司幾乎面臨著倒閉的滅頂之災。”總經理宋明快人快語,直接切入采訪主題。
“其實,從去年開始,棉價整體的趨勢就是上漲。但是,2010年開年,棉花的采購價格還在1.5萬元/噸,隨著各類農產品的價格上漲,5月之后,上升到了1.8萬元/噸。今年9月是新棉上市的時節,按照慣例,這個時候的價格不應該大幅上揚,也恰恰是這個時候,棉花價格進入了一個迅猛的上升通道,突破了2萬元/噸,之后的11月迅速上升到最高點3.3萬元/噸,市場瞬息萬變,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招架的力氣。”
回想著過去夜不能寐的幾個月,宋總似乎仍然心有余悸。“其他農產品是一元一元地漲,我們服裝加工的原材料是一千塊一千塊地往上漲,你能想象嗎,一噸棉紗漲價1萬元,公司就要多付出3000萬元的成本。”宋明介紹說棉花等原材料的價格占據了終端成衣成本的60-70%,此次棉價上漲無情地掠奪了終端服裝企業的利潤,甚至威脅著他們的生存,此招“化骨綿掌”簡直是滅頂之災。
讓宋明懊惱不已的是很多訂單簽訂在棉價上漲之前,風險轉移到了下游環節,所有的成本壓力都得由自己企業承擔。“我們那個時期的每筆訂單都處于虧損狀態。由于棉價的大幅波動,曾經有合作的棉紡工廠毀單,強迫我們臨時加價才肯出貨。騎虎難下,只能賠著錢做生意。”
在瘋狂棉價的沖擊下,威爾頓紡織服裝公司不得不上調訂單報價。事實上,客戶和老百姓對于服裝已經形成既定的心理價位,所以終端企業產品提價的幅度最小。“哪怕提價30%,目前的訂單價格仍難以覆蓋成本的漲幅,提價只能勉強對沖棉價的上漲,企業的利潤空間微乎其微。”宋明說道。
“漲價前簽出去的訂單注定賠本,棉花漲價之后又簽不出訂單,還因為原料問題導致開工不足,在高棉價和缺料的雙重夾擊下我們也被迫放棄了部分訂單。” 一葉知天下秋,對于大部分以棉花為原料的加工企業主,這個2010走得步履維艱。
內憂外患的困擾
今年9月份棉花開始上漲,而9月份正是新棉上市的時節,棉價為何會在產品即將上市的時間點上猛漲。
“如今各種農產品都在輪番漲價,棉花不可能置身事外。我看到報導說溫州專門組織了炒棉團在收獲季節進入新疆搶收。他們看準了這個時節,炒棉團及棉販爭相搶購、哄抬籽棉價格。棉價暴漲背后確實有投機資金的推手。但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供求的嚴重不平衡,今年的棉花市場年度產量應該有700萬噸,最后收獲上來的也就600萬噸,按照中國每年1000萬噸的用棉量來看,這一缺口至少有400萬噸,棉價飆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不平衡,游資炒作只是在后面推波助瀾。”宋明這樣分析市場。
不僅中國棉花市場有很大的缺口,全球棉花庫存也處于緊張狀態。產能缺口、供應緊俏使得棉花加工企業陷入一場持久的惡戰之中。
翻身的一線希望
原以為前方無路的時候,又柳暗花明地閃出一條小道。11月9日到達3.3萬元/噸的最高位之后,近期的棉價開始連續進入一個整體的下降通道,截止到目前,回復到了2.5萬元/噸。宋明的紡織服裝公司能否翻身扭轉虧損局面?
“棉價太不穩定了,有時迅猛下跌,有時又快速上漲,大起大落的明顯。棉價雖沒有之前的猛烈勢頭了,但是這會兒的降價不好彌補之前的大額虧損,而且價格也很難回復到九月之前的水平。我們現在談妥訂單后立刻就會和合作工廠鎖定價格以控制原材料成本,來確保之前制定的訂單收益。然而,工廠那邊的原材料價格已經不能穩定在之前的水平了。”他最后平靜地總結。
或許,只能寄希望于明年了。
今年的棉花市場年度產量應該有700萬噸,最后收獲上來的也就600萬噸,按照中國每年1000萬噸的用棉量來看,這一缺口至少有400萬噸,棉價飆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不平衡,游資炒作只是在后面推波助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