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大王”曾憲梓:金利來領帶 男人的世界
1934年,曾憲梓出生在廣東省梅縣的一個貧農家庭。
連年的戰亂加上災荒,使曾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他的父親不得不背井離鄉,遠走南洋,最后定居在泰國的曼谷,做一個小商人。曾憲梓是在梅縣長大的,從小就飽受苦難。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和當地政府給予曾憲梓一家適當的照顧,從中學到大學,曾憲梓都享受著助學金。曾憲梓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攻讀,順利完成了學業,1961年,他從中山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工作。
1963年,曾憲梓從廣東到香港謀生,不久去泰國和家人團聚。在僑居生活的最初幾年里,曾憲梓不得不拋棄了自己求學多年的專業,跟著叔父和兄長做起小本生意來。曾憲梓的哥哥是一個家庭領帶店的店主。曾憲梓最初就是從這里接觸到領帶生產和銷售工作的。但哥哥的領帶店規模太小,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對于胸懷創業大志的曾憲梓來說,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曾憲梓開始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1968年,曾憲梓帶著母親、妻子和3個孩子,再次來到香港。開始他們只能寄住在姑母家里。后來叔父從泰國匯來一點錢,從這點錢中扣除給姑母過春節的費用以及租房的費用剩下的,就是他“發家致富”的全部資本了。
香港永遠是個競爭激烈的地方。每個人都在做發財的美夢,然而,真正能發財的人,那就簡直如鳳毛麟角!
曾憲梓在商業圈子里打聽信息,分析行情,從商品櫥窗、電視廣告以至街談巷議中,捕捉機遇,選擇著自己的突破口。
他最后還是選中了領帶。
領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裝飾品。據專家考證,秦始皇陵兵馬俑中,軍士的頸下就系著中國最早的領帶,距今天已有2000多年了。歐洲人使用領帶大約始于17世紀,那時的羅馬士兵喜歡在脖子上系一種類似領帶的裝飾物。直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才正式宣布領帶為一種高貴的標志,使領帶成為服飾的一部分廣為流傳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帶在系法、款式、色彩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發展。進入20世紀,領帶和西裝相互依存,已經是表達男士風度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60年代中期的香港,受世界服裝潮流的影響,西服盛行,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以西裝為正式場合的服裝,甚至連撿破爛的人也會有件便宜貨西裝!穿西裝必須佩戴領帶,因而領帶也就成了搶手貨。香港人不僅自己佩戴領帶,借以表現自己的性格、風度、氣質,在日常社交中,還常把領帶當作饋贈的最佳禮品。曾憲梓通過調查還發現,當時香港的領帶大多從外國進口,本地的領帶業還很薄弱。他默默地在心里盤算,假如香港以400萬人計,每人有一套西裝,配一根領帶,這領帶的銷售量也是非常可觀的了!
曾憲梓決定要為400萬香港人生產領帶。
不過,這只是曾憲梓一廂情愿的決定。而當時無情的事實是,曾憲梓的手中只有6000港元的本錢,生產領帶的一切都還只存在于他美妙的想象中。
曾憲梓爭取到了母親和妻子的支持,立刻將自己的計劃付諸實施。他曾在哥哥的小領帶店里,看到過領帶生產的大致情形,現在便著手進行籌備。沒有廠房,他將租來的住房一隔為二,前面做店鋪,后面做居室。沒有工具,他買回了一架蝴蝶牌縫紉機。沒有工人,他自己動手。曾憲梓的“一人工廠”就這樣誕生了。他為自己定下每天生產、銷售5打(每打12條)領帶的目標,因為只有這樣,他得到的利潤才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命運對曾憲梓沒有一點同情心。曾憲梓日夜操勞,自己購材料,自己設計,自己剪裁,自己縫制,自己熨燙和包裝,幾乎投入了自己僅有的6000港元,生產出了第一批領帶;自己抱著到各家商店去推銷,沒想到人們像約好了似的,對曾憲梓生產的領帶,不要說買,連看都不愿看一看。
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經理同意看一看他的領帶。可是他報出的價錢,簡直就叫曾憲梓無利可圖了。曾憲梓當然不愿賣。那位經理便把自己店里經營的進口名牌領帶指給曾憲梓看,相比之下,曾憲梓所做的領帶用料低廉、款式單一、色彩灰暗,確實擺不上柜臺。
曾憲梓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察覺自己從主觀想象出發,認為生產檔次較低的廉價領帶,會比較容易進入市場,事實證明他想錯了!廉價產品所換來的不是利潤,而是別人的歧視與羞辱。細想起來,這也不奇怪,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名牌。無論體壇、歌壇、影壇……人們崇拜的都是“名”星!
6000元本錢交了“學費”,學到了一條教訓:要想打入市場,就得生產高檔名牌產品。曾憲梓沒有氣餒,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耗費大量心力的產品,批給了街頭的地攤,然后買下了幾條國外生產的高級名牌領帶,認真進行解剖分析。曾經在顯微鏡下觀察過許多標本的曾憲梓,此時又在仔細地觀察起另一個微觀世界。他從一針一線的做工、一筆一劃的花紋、一絲一縷的用料中,苦心研究外國名牌領帶的奧秘,從中尋找自己的名牌之路。
視野的不斷擴大,使曾憲梓驚奇地發現,小小的領帶中竟包含著那么豐富的學問,同樣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領帶與西裝配套,構成服裝的整體美。領帶的款式原本多為歐美流行的正統領帶,但是,隨著佩戴者的愛好日益多樣化,許多新款式的領帶也在正統領帶的基礎上誕生了。領帶面料質量是制作高檔次領帶的必要條件,一般有毛織和絲織兩種,以西歐國家面料為好,最上乘者當屬法國產品。領帶的色彩體現佩戴者的個性,也體現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審美情趣。比如,內向的人喜愛色重而含蓄,外露的人則喜愛艷麗而熱烈,法國人對紅、白、藍混色領帶避而遠之,阿拉伯人對綠色視而不見,荷蘭人則對橙色領帶不屑一顧……
總而言之,當時領導世界領帶新潮流的是歐美,要想創造出名牌領帶就要敢于同歐美產品比高低。
曾憲梓不惜高價買進了一批法國面料,以外國名牌領帶為標本,加入了他自己的設計方案,精心制作成了4條新領帶。他把自己做的領帶和幾條外國名牌領帶混在一起,去請一位領帶行家鑒定。那位行家看來看去,一口咬定這都是進口產品。他肯定地說:“香港的領帶業我清楚,像這樣面料考究、做工精良、款式新潮、質量上乘的領帶,當然只有外國才生產得出來!”
曾憲梓心里有了底,這才告訴他,那幾條領帶是他自己生產的,使那位迷信外國貨的行家目瞪口呆。
出乎曾憲梓意料的是,盡管他的產品質量上與進口領帶難分上下,但銷路仍然不理想,特別是一些大商店,還是不愿接受他的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