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IPO:B2C格局塵埃落定
京東股票于北京時間5月22日23點正式開始交易,開盤價21.75美元,當日最高漲至22.50美元,最低至20.24美元,報收于20.90美元,較1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0%。
按收盤價計算,京東估值達到286億美元,京東預計募集17.8億美元,創下國內電商企業融資新高。
本次IPO中,京東部分股東如劉強東,老虎基金、高瓴資本、DST及今日資本參與獻售,均售出所持股份3%。京東還向騰訊發售138,014,720股A級普通股募集13.1億美元。
劉強東個人售出13,900,360股,按19美元/ADS計算,直接變現1.32億美元。不過,IPO后,劉強東所持股份為565,508,849,占總股本20.68%。
按照20.9美元的收盤價計算,劉強東個人持股所對應市值達到59億美元,使劉強東成為又一位億萬身價的中國富豪,邁入與丁磊、張朝陽等IT精英的行列。
IPO后的京東在資金上將得到極大寬裕,又獲得騰訊旗下電商資源支持,無疑擁有更多與天貓叫板的底氣。多位分析人士均指出,未來天貓將面臨京東更直接沖擊。
B2C格局塵埃落定 兩極形成
相比過去幾年的跑馬圈地,如今電商格局已越來越明晰。隨著京東在美國資本上市,當前主流的電商上市公司主要有京東、唯品會、當當、聚美4家。京東IPO首日,聚美優品股價跌7.4%,唯品會跌3.5%,當當跌0.3%。
與當當、唯品會、聚美等企業相比,京東在資本扶持下,過去幾年規模優勢非常明顯。從數據對比看,2012年第一季度時京東規模約為當當的8倍,到2014年第一季度這一差距已擴大到接近14倍。唯品會過去幾年成長相對較快,但目前與京東有近6倍的差距。
易觀統計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B2C網上零售交易份額排名:天貓 48.4%、京東 20.1%、QQ網購 4.7%、蘇寧易購 3.9%、易迅3.0%。天貓與京東與其他B2C差距在拉大。
天貓與京東商業模式本身并不存在沖突,天貓如同是商業地產模式,依靠收租獲得利益,京東則是典型的賣貨模式,但從成交額看,依然可以進行比較。
從數據對比看,京東與天貓依然存在不小差距,2014年第一季度天貓整體成交額為1060億元,同期京東為396億元,天貓為京東的2.5倍。過去2年這一比例基本維持不變。
隨著騰訊戰略入股京東,天貓和京東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一旦京東整合QQ網購、易迅份額完成,京東占據B2C市場的份額將接近30%,與天貓的差距在明顯縮小。
一位電商分析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阿里巴巴集團也將在今年8月在美國上市,到時候天貓和淘寶均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相對來說,京東主要出售行貨,但淘寶和天貓出售中有很多假貨、走私貨,由于美國法律的監管,真正的B2C優勢就會體現出來。
另一位電商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淘寶和天貓流量成本已越來越高,今年又相比去年的廣告上漲20%到30%,跟線下開店已沒有太多區別,對于老商家來說,還有早期老客戶可以維護,但對于新開店的企業來說,純粹是在搶單,部分商家賺不到錢就會轉向其他平臺。
分析人士謝文認為,天貓和淘寶面臨看得見的天花板,但京東卻有可塑造的未來。京東好牌在走,就看在未來的競爭中如何不犯錯誤,持續向前,才能撼動天貓,進而威脅到阿里巴巴。
京東、天貓競爭的背后,是國內實物電商競爭格局的塵埃落定。派代網CEO邢孔育說,相比前幾年電商行業對前三位的爭奪,如今蘇寧、國美已從上一輪的競爭中落敗,更專心做線下生意。騰訊將電商業務剝離與京東一起迎接更大未來。B2C格局已經非常明朗。
易觀分析師表示,中小型、垂直類電商若想立足市場,一方面要加強與大型B2C合作,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專業性,或圍繞特定用戶群體選擇性進行品類擴張,或在閃購、特賣等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在巨頭的夾縫中求生存,中小型,垂直類電商的道路并不好走。
當前在與阿里巴巴的較量中,京東可以在北京、上海這兩個城市占據比較優勢的地位,但在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京東依然品牌沒有號召力,且網點覆蓋不足,存在明顯的短板。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自建物流是京東未來發展基石,京東的整個服務體系依賴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京東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物流建設對京東的資金提出較高的要求,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擁有86個倉儲中心,1620個配送點,已實現商業化運營。
不僅是物流平臺,京東集團在上市前進行結構調整,確立京東商城,京東金融集團,拍拍網子公司,京東國際四大事業群,從戰略上確定集團網上零售(B2C+C2C)、跨境電商、電商服務、互聯網金融等相結合全產業鏈發展方向。
這對京東提出更高的資金需求。此次上市融資,能夠很好保障京東發展戰略的執行,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相對有利位置。
京東向三四線城市突圍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O2O。今年以來京東很大的策略就是O2O提速。今年3月,京東宣布與上海、北京、廣州、溫州、東莞、烏魯木齊、哈爾濱、西安、石家莊、南寧、太原、哈爾濱、大連等15余座城市上萬家便利店進行O2O合作。
京東還宣稱,將與便利店合作實施“實時點對點”配送、逆向物流、保溫物流。京東的網銀錢包和消費信貸也會向便利店開放,京東還希望向零售企業開放采購能力。
按照劉強東的設想,如果有一天三線、四線用戶像知道淘寶、天貓一樣知道京東,價格便宜,服務好,售后有保障的網站,京東就會取得更大市場,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T. H. Capital(天灝資本)CEO兼首席分析師侯曉天則提醒說,京東在渠道下沉,向三四線城市擴張過程還需要注意提升服務水平,擴展獲得增值收入的方式,這是因為一方面京東要繼續追求規模擴張,才能有規模效應,另一方面還能大幅減少虧損,獲得收益。
在移動端方面也是京東亟需加強的方向。相比阿里在移動端形成天貓、淘寶、支付寶等布局,并通過投資新浪微博、UC、高德、優酷、快的打車等方式搶占流量入口,京東在移動端僅有一個孤立的APP,用戶數與阿里旗下應用相比也是相形見絀。
對于京東來說,激活無線端籌碼在于騰訊的戰略入股。騰訊微信資源很快將連接到京東體系,未來將打通手Q資源,最終京東在無線端構建出“三駕馬車”(App+微信+手Q)的格局。
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卓塞君指出,目前阿里上市更多的是在對海外資本市場描述一個關于中國電商整體發展的故事,其資源不簡單集中與C端 是B2B與其B2B2C的集合體。闡述其在中國電商發展中的地位,影響力,以及貫穿電商價值鏈的產業體系與產品體系。
但是阿里最大缺陷在于,其所有產業與產品都基于虛擬平臺,在核心資源上所擁有更多是品牌優勢與信息資源優勢及在此基礎上衍生用戶資源。簡而言之,阿里掌握的資源是次要資源。
卓塞君說,相比京東雖然在中國電商地位與阿里對比存在差距,但是其對產品源控制力要強于阿里,在平臺基礎上,又控制產業鏈中間的服務于物流環節。隨著騰訊電商并入京東,對京東體系與品類缺陷進行補完,并且騰訊最大的資源就是用戶入口上,隨著入口的逐一打通,對用戶的影響能力與教化會領先與阿里。阿里的江湖地位將在未來應接巨大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