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店經營技巧和經營理念
進貨時,朋友看上一款服裝,單價批發價60元,正準備成交,一個熟人告訴說,在某處該款的服裝批發價50元,于是在奔波了40分鐘后,朋友疲憊地買下了一批50元的此款式衣服,除去路費、車費,每件衣服也不過省了幾元錢。在該行業里,每件衣服進店,店主一般會加價50%左右。如果按照單件進價60元計算,那么每件朋友要賣90元,毛利潤是30元;如果進價是50元,那么每件衣服可賣75元,毛利潤是25元,減少了5元的利潤,但這反而成了朋友的優勢。
朋友店里的各款式衣服比例很有意思,適合年輕女孩的個性服裝約有35%,其余的多是既適合年輕女性,也適合中年婦女的服裝。而隔壁的服裝店都是個性鮮明、定位清晰的,但是上客量卻不如朋友這里。純個性服裝,一般定位比較死,就只是針對某一類人群,假設該類人群占實際購買總人群的25%,那就意味著將喪失另外的75%的客戶,而這25%的人群還可能被其他店分流走,所以成交量較小一些。
如果店里全部是適合各年齡段的女性的服裝,那么又會失去店鋪的個性,沒有了目標群體,很可能被其他個性突出的店分流客戶,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什么都抓不到。25%的個性服裝加75%的共性服裝,使得年輕女性和各年齡段的女性的光顧率都能得到保證,而且因為有年輕女性的存在,不少30歲左右的女性會尾隨而來,購買或者個性或者大眾的服裝。而這些客流量的保證就是成交量的前提。
一件同樣的衣服,在兩個不同的服裝批發市場出現,批發價格居然相差一倍。這是為什么呢?現在服裝市場躥貨相互抄版的情況非常普遍,因為生產這件衣服的廠家出貨肯定是最便宜的,其他的批發商可能再進貨,再批發,甚至可能經過好幾次轉手批發,價格肯定就會節節上漲。 對此:服裝店進貨的價格決定你的店面是否有競爭力,一次性采購太少,單件成本不可能很低,這是市場法則!只有一次性采購數量大、和建立長期采購合作關系的客戶才能有更低的市場采購單價,有時服裝店進貨只差幾塊錢,對于零售的影響也非常大。
針對消費者得消費心理,很多"洋超市"在制訂價格時喜歡在價格上留下一個小尾巴,在其所銷的商品中,尾數為整數得僅占15%左右,85%左右的商品價格尾數為非整數,而在價格尾數中又以奇數為主。一件商品定價99元人們會感覺比100元便宜,定價101元人們則會感覺太貴,較之99元價格仿佛又上了一個臺階。利用心理定價策略會給人商店價格在整體上的都很低的印象,從而達到吸引并留住顧客的目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