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家族奢品之王Bernard Arnault
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將2010年的LVMH集團(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形容為“開創世紀”,除LVMH取得創紀錄收益外,2011年3月,他本人也以410億美元個人凈資產躍升至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第四位。作為歐洲首富,伯納德并不像美國人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那樣經常為人掛在嘴邊,但他一手打造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迪奧(Dior)、紀梵希(Givenchy)、詹力士(Zenith)、軒尼詩(Hennessy)、豪雅(TAG Heuer)等奢侈品牌,早已家喻戶曉。
毫無疑問,LVMH的成功之路,同樣是阿諾特的品牌創造之路,他既在無限度利用和滿足人類虛榮,同時也在為時尚與審美創造革命。這也是為什么,這個高瘦、滿是微笑和幽默感、天生畫家氣質的法國男人,能夠與政客、宗教領袖、科學家一起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像LV一樣創造品牌
1854年,一位法國飛行員創立了LV,他用防水帆布制造出第一款LV旅行箱,并在1896年為其設計出著名的LV標識。20世紀初,長途遠洋旅行開始普及,LV得以進入高速繁榮期。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一帆風順的LV品牌卻走進了死胡同:無聊家庭主婦的選擇,昂貴、做工精細,但也沒有任何新意。1987年,阿諾特收購LV,他獨到的時尚奢侈品經營理念讓這個衰老的品牌重新煥發生機。
阿諾特上任不久便解雇了一批LV原高層,他任命伊夫-卡塞勒為新總裁,并聘用年輕的紐約嘻哈風格設計師馬克·雅可布修改款式。按照阿諾特的要求,雅可布熟讀了LV歷史,他將一系列現代元素鑲嵌在老式LV上,最經典的兩款LV手提包便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一款將LV標識涂鴉堆砌,另一款因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參與設計將五顏六色的LV標識襯托在純白底色上。阿諾特對雅可布的設計十分滿意,形容其“將現代趣味與LV歷史傳統完美融合在一起”,這是阿諾特一直想要的感覺。
“舊瓶裝新酒”只是阿諾特品牌理念的一部分,他同樣繼承了LV對于質量的求疵。在法國巴黎LV總部制造廠,有一臺專門銷毀不合格LV產品的粉碎機,檢驗員逐個清點手提包上的縫線,多了一個或是少了一個,都會被送進粉碎機。阿諾特規定,如果在細數自己購買的LV手提包縫線時,你發現左邊有4個口,右邊卻有5個,就可以無條件退貨。
再吸引人的東西也會遭到厭棄,當LV需要在時尚界吸引新一輪眼球時,卡塞勒有了用武之地。他的主要職責是為LV制造聲勢,這是阿諾特選中他的原因,也是阿諾特的第三樣武器。卡塞勒的工作包括舉辦大型公關活動、挑選最熱門的明星代言,還有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捏造丑聞。紐約布盧明代爾百貨公司(Bloomingdale)前主席馬文·特勞布評價LV的眼球戰略時曾說,只有LVMH集團愿意花150萬美元在其巴黎專賣店門前配置兩個巨型LV手提箱模型。巨大模型轉換成了巨大廣告,在曼哈頓第五大道LV新店開業慶典上,阿諾特不惜揮灑2000萬美元,在現場用無數LV行李箱碼成一座巨型埃菲爾鐵塔。
不僅僅是LV,LVMH集團旗下的每一個品牌都滲透了阿諾特的這種經營理念。2000年,賽琳(Celine)還是一個虧損1600萬美元、奄奄一息的衰老品牌,阿諾特將其收購后,任命LV二號人物馬克·盧比耶(Jean-Marc Loubier)執掌公司,他故伎重演:盧比耶挖掘出賽琳的歷史,這個1945年在巴黎創立、依靠高檔皮鞋起家的品牌,被LVMH詮釋成二戰后歐洲重新崛起的一個符號,同時,阿諾特還聘請了與雅可布齊名的美國設計師邁克·柯爾,將賽琳形象重新包裝,推出一系列現代女性風格產品。經阿諾特包裝后的賽琳迅速在全世界職業女性中風靡,詹力士(Zenith)、璞琪(Pucci)、迪奧(Dior),無一不是依靠這種方式在阿諾特手中獲得重生。
阿諾特在歸結自己駕馭品牌的秘訣時說,“奢侈品品牌的樹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難得多,它需要創造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消費需求,塑造時尚奢侈品牌必須遵循一個公式:通過挖掘品牌歷史并用適當的設計師來詮釋它,從而定義出品牌身份;嚴格控制品牌質量和銷售;巧妙造勢、吸引眼球。”無論是古馳(Gucci)、歷峰(Richemont)還是普拉達(Prada),競爭對手都不敢說自己做到了這些,但是,阿諾特讓LVMH擁有了一切。紀梵希男裝設計師奧瓦爾德·博阿滕(Ozwald Boateng)曾經大發感慨:“在LVMH,阿諾特就是上帝。”
阿諾特出生于一個地產商家庭,為了讓他懂得辛勤工作的重要性,7歲時,祖父便帶他參觀了公司大樓。同時,阿諾特還學會了另外一種氣質--商人的優雅品味,他向所有法國人一樣,開始對藝術著迷。獲得工程學學位后,阿諾特進入家族企業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在海外市場拓展家族地產品牌,他在美國度過了3年時間,美國經歷讓這位向來著裝優雅、充滿浪漫氣息的法國青年學會了美國人極富侵略性的經營方式。于是,1984年,當法國政府為一家名叫布薩克(Boussac)的破產紡織企業尋找買主時,阿諾特決定嘗試一次突破。
阿諾特說服自己的父親從家族資產中借貸出8000萬美元,加上自己擁有的1500萬美元,他試圖收購布薩克。當時,布薩克的規模比阿諾特家族大了將近一倍,其中就包含了品牌迪奧。收購成功后,阿諾特將全部熱情投入到了新行業,他的品牌戰略很快讓布薩克起死回生。3年后,LVMH集團成立,阿諾特將迪奧香水品牌轉到LVMH名下,然后以4億美元的價格將布薩克出售,用這筆錢,他完成了對LVMH的全部控股。阿諾特希望建立的不僅僅是幾個標志性品牌,而且是一個奢侈品帝國。為了擴大LVMH旗下的高端奢侈品牌,阿諾特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了一系列大肆收購,他的舉動幾乎橫掃時尚界。
阿諾特的收購和經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他與最大競爭對手古馳之間的糾葛極富戲劇性。1999年1月,LVMH一口氣收購古馳34%股份,用最小代價成為最大股東,阿諾特拒絕了古馳管理層要求全盤收購的計劃,利益受損的古馳股東將法國零售巨頭PPR拉進古馳攪亂局面,并用稀釋股本的方式讓阿諾特被迫讓出剛剛到手的控制權,最終,LVMH向法庭上訴失敗,PPR撿到了便宜。這次受挫是阿諾特在壘砌奢侈品帝國過程中的第一次大的失敗。緊接著是“9·11事件”,奢侈品市場遭受牽連,苦苦支撐3年后,阿諾特無奈將花費9700萬美元得到的菲利普出售(Phillips)。2005年,阿諾特再次將1987年創立、卻始終雷聲大雨點小的服裝品牌克里斯汀·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變賣,這家公司在去年宣布破產。
對于阿諾特這樣追求完美的人來說,受挫也從未打斷過他占有時尚的熱情,從投資奢侈品牌至今,他已經收藏了超過1000副現代流行藝術作品。阿諾特打算將這些藝術品收藏到自己正在修建的私人博物館中,這座以巨型玻璃為框架的“冰山”博物館花費了他2000萬美元,風格同樣前衛。
掌控著成百上千款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讓將近76000名LVMH員工專注并自豪于自己的工作,伴隨年齡的增長,不間斷地保持與時尚同步,即使阿諾特精力充沛、訓練有素,人們還是會好奇他如何做到了這些?用他自己的話解釋,“一個關鍵因素是將決策權大膽放給管理層”。
阿諾特幾乎擁有LVMH的全部股份,這間公司必然充滿了家族色彩。阿諾特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自己的目標是將LVMH保持在阿諾特家族的控制下,他的兒子安東尼和女兒德爾菲娜同他兒時一樣,從小為繼承家族產業而接受教育,阿諾特像祖父對待他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盡管德爾菲娜和安東尼都表示為父親工作沒有壓力,他們還是在很小的年紀就被動接觸商業。阿諾特1989年為爭奪LVMH所有權勾心斗角時,曾每天向當時12歲的安東尼敘述商戰上發生的故事。獨占LVMH后,阿諾特仍然堅持在每個周六上午帶子女參觀公司專賣店。安東尼回憶童年時說:“他經常告誡我們,如果想和他一起工作,就必須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這個1977年出生的年輕人像他父親一樣,風趣、時尚、著裝優雅。獲得MBA學位后,安東尼花了兩年時間學習網絡投資,成為13家LVMH專賣店總經理前,他在香榭麗舍大道的LV專賣店做過3個月的銷售助理。
相較之下,1975年出生的姐姐德爾菲娜更加被外人看好成為阿諾特的接班人,阿諾特對她在LVMH品牌推廣上所做出的成績也贊賞有加。德爾菲娜畢業于巴黎EDHEC商業學院,之后又前往倫敦商學院繼續深造,并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了3年。德爾菲娜做過巴黎迪奧專賣店香水銷售員,2001年,她正式加入LVMH集團,負責開發和推廣迪奧香水的新品種,僅用4年時間,便成為董事會里唯一的女性成員,在公司中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