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李鬼泛濫怎么破?
現在,在街頭林立的服裝小店中,掛著“外貿服裝”的店鋪越來越多,經營外貿服裝一度成了服裝店投資的首眩所謂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的同時,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尾貨,包括從面料、規格、花色上看不太出小毛病的殘次品、多余或節省下來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的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服裝。這類服裝價格優惠,而且非常受歡迎,因此也讓很多經營者把目光鎖定在外貿服裝上。
滿大街的外貿服裝店里新品不斷,而廠家并不會真有這么多的外貿尾貨,那么這些尾貨是怎么來的呢?據一位外貿工廠的經理介紹,尾貨有且僅有兩種可能,一是瑕疵品,一是工廠用自己采購的面料做的專門內銷的商品,后者生產的量非常大。外商跟外貿廠家有嚴格的合同約定,外商會嚴格控制面料數量,雖然每批產品都允許有損耗,但是多余的面料一般都會控制在兩套以下,有時候甚至一點不剩。因此現在市場上很多的所謂外貿尾貨只是廠家生產的仿制品,最多就是做工精致一些而已。一般是商家拿著國外名牌服裝的圖片或樣品,請國內的服裝廠家成批仿制的;或者是國內的服裝企業在做完外加工之后,再買點低檔的面料,按原來的樣板再做一批,低價批給銷售商,銷售商貼上各種假商標就流向市場。
這樣的商品對消費者還是有吸引力的,很多服裝店和批發商在銷售時都會貫之以“正單”、“跟單”、“原單”等不同的說法,初入行的投資者如果真相信了批發商的這些說法,就未免過于天真了。現在很多服裝批發商都會銷售市場上熱門品牌的當季新款,批發價也比同類內銷產品高得多,利潤空間也很大,一件15元從外貿廠里批來的毛衣,自己訂上一個名牌的標簽就能賣25元甚至更高。因此服裝經營者在進貨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觀察服裝的細節,防止進到質次價高的偽“外貿服裝”。
由于練就了如此高深的選貨本領,許保英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在虎門住宿,不僅降低了進貨成本,而且店鋪的新貨流轉率也更高,更能吸引客戶持續選購。這樣,她店鋪里服裝的款式翻新之快已經讓其他店鋪難以望其項背,甚至連跟風模仿都來不及。這種選貨的技巧跟許保英較高的服裝審美水平有關,更重要的是善于搜集服裝流行信息。她搜集的方法主要是聽、看、訪、查。
“聽”,就是一方面聽取顧客對花色、款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留意傾聽人們對花色、款式方面的議論;“看”,一是看內外地市場情況,二是看電視上的時裝表演和服裝展銷,三是看報刊上的信息等;“訪”,就是直接尋問穿戴者其服裝的銷售貨源;“查”,就是對不便直接詢問的,就寄信或打電話,跟蹤查詢。一旦掌握信息就搶時間進貨,捷足先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