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中小服裝加工廠陷倒閉潮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沿海中小服裝加工廠進入倒閉“倒計時”。業內人士估計,今年會有30%的中小服裝加工廠倒閉。
依據該報道中所說的造成沿海中小服裝加工廠倒閉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壓力、訂單轉移等因素。對此,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東莞的服裝加工廠,實地了解了中小服裝加工廠的經營情況。
東莞泰富服裝有限公司擁有員工1800人,從辦公區和生產車間的環境和規模來看,是一個實力不俗的企業。然而,東莞泰富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彪卻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企業的形勢要比金融危機的時候更為嚴峻。
泰富是一家服裝代加工企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和歐洲,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災區是美國,因此泰富的經營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到了2010年,由于國際買家的大量補貨,泰富的生意也有了很大的好轉。而到了今年,外部市場的壓力以及國內生產成本的不斷攀升,給泰富的經營帶來了不少麻煩。
首先是國際市場的萎靡。今年3月日本爆發大地震,歐盟深陷債務危機,這對于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和歐洲的泰富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加之美國經濟尚未從谷底爬起,最終導致了泰富的三大出口市場下半年的訂單都出現了萎縮跡象。據泰富服裝有限公司的行政經理梁國紅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訂單量大約減少了5%。下半年的情況仍不樂觀,預計會出現20%的萎縮。
相對于國際市場的變化,國內生產成本的飆升更為棘手。生產成本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原材料價格的飛漲。以棉花為例,2009年12月末棉花價格為14873元/噸,而到了2011年3月,棉花的價格突破3.4萬元/噸大關。雖然近幾個月棉花價格有所下跌,但同2009年相比仍然有了很大的漲幅。原材料的上漲對于出口型的服裝加工企業來講是雙重壓力,一方面,購買原材料需要很大的資金量,而且很難買到足夠的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原材料成本的提高,相應的加工價格也會提高,這使得國外訂單很多會轉移到了越南、孟加拉等原材料價格相對便宜的東南亞國家。這樣一來,國內企業就會失去很多訂單。
另外一個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就是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據了解,按照東莞市政府的要求,泰富的最低工資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今年普工的工資都普遍達到了2200元—2300元,即使是這樣的薪資,招工依然十分困難,普工比去年少了10%左右。
“綜合各方面因素,泰富在今年上半年幾乎沒有盈利。雖然我們小幅度地提升了終端產品的價格,但遠遠跟不上成本上調的步伐。”鄭文彪說。
通過與鄭文彪和梁國紅的交談,了解到了目前中小服裝企業的大體經營情況。雖然每個企業的狀況各有不同,泰富可能不具有典型性,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壓力,相信是每個企業都在面臨的問題。會不會出現報道中所說30%的中小紡織服裝加工廠倒閉?目前還不能斷然下結論。事實上,這樣的結論對于這些企業的經營一定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企業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如何克服壓力,扭轉困境,是中小服裝加工企業不可回避和亟須解決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