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增長不再的原因
2011年,上市公司的高增長不再。
公司經營壓力增大
截至4月27日,兩市2349家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2308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92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1.5%。其中2196家公司實現盈利,153家公司期末虧損,虧損面為6.51%。目前看來,在2010年虧損比例較2009年有所下降情況下,這一數據在2011年又有所上升。而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上市公司凈利潤為18133億元,同比增長12.3%。
相較于2010年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對應數據同比34%和37%的增幅,2011年面對國內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上市公司經營面臨巨大壓力,而不到12%的業績增幅,也是自2009年上市公司整體走出金融危機之后的增速低點。數據顯示,在2008年整體業績下滑近16.9%后,2009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幅為25%,得到快速恢復,而2010年增速則繼續擴大超過30%,但2011年這一復蘇勢頭卻明顯減緩。
在2349家公司中,有1381家公司業績同比增長,70家扭虧,合計占比為62%,而這一比例在2010年年報中則為75%,下滑超過10個百分點,可見在整體業績增幅減弱背景下,單體公司業績保持增長的難度正在加大。
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在下滑。2349家公司中,非金融類公司的毛利率2011年為18.63%,較2010年的19.77%下滑1.14個百分點。而非金融類三項費用中,財務費用上升幅度最大;已披露年報公司合計財務費用為1959億元,同比增加29%,明顯高于其他兩費的增幅,占營收比重也略有上升,可見上市公司的財務成本正在加大。
外向型行業遇挫
分公司類型看,現上證50板塊公司有49家公布年報數據,共實現凈利潤10147億元,占全體上市公司的53%,整體業績增幅在17%,其中37家利潤增長。另外,已披露年報數據的670家中小板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3191億元、1048億元,同比分別上升22.8%、9.23%;而311家創業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503億、凈利潤235億元,同比上升27%、15.4%。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2.37%、35.78%,下滑1.03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好于整體業績。上述數據可見,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態勢趨于明顯,以大藍籌、創業板公司“兩頭”的業績增幅稍好。
與2010年鋼鐵行業業績大回暖不同,2011年的鋼鐵行業可謂步履維艱。目前上市公司中32家鋼鐵公司總計實現凈利潤160億元,同比下滑46.5%,位列所有行業中2011年全年業績下滑第一位。另一個趨勢則是,在2010年受益于進出口復蘇而大放異彩的航運業則跌入谷底,拖累整個運輸行業的表現。2011年已發布年報的交通運輸業總體實現業績521億元,同比下滑38%,尤其是航運業整體下滑幅度高達196%,行業內13家公司中11家業績同比下滑,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等龍頭公司業績下滑幅度超過100%。受累于世界貿易增長明顯放緩,歐債危機陰霾下的歐洲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等原因,對外需求依賴較強的行業則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面臨不小壓力,過去主要依附于出口的一些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其中紡織制造業下滑15%,而輕工制造業業績下滑幅度為19%,幅度居于第三位。
內需撐起“半邊天”
消費內需類公司在2011年成為免于“內憂外患”的大板塊。以申萬一級行業看,23個大行業分類中有18個實現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其中食品飲料、電子、建筑建材、農林漁牧、金融服務、家電等8個行業的增長率超過了20%?;ぁ⒓徔椃b等行業雖然同比未出現下降,但增幅低于3%,勉強保持增長。而輕工制造、鋼鐵、交通運輸則成為全年業績下滑的典型。
受益于消費平穩增長,在2010年年保持良好勢頭的食品制造、家電等消費行業繼續實現增長,農林牧漁行業在去年也得到了發展。55家食品飲料行業實現凈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37%,有41家公司同比業績增長,其中16家超過50%。而農林牧漁持續增長,尤其是畜禽養殖業,2011年產品價格上升,行業整體利潤增幅在132%左右。另外,建筑建材、金融服務業也有超過20%的增長;而諸如商貿、餐飲、醫藥等板塊也實現增長,但漲幅并不突出,保持在10%至20%之間。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保持了12.6%的增長,但較上年28%左右的增幅下滑明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