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面臨三困難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巡視員侯世國今日接受工信部網站和中國經濟網聯合訪談,就“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現場解讀。
侯世國表示,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直接利益,也會對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產生影響,目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面臨三大困難。
侯世國表示,近年來,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支持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正在按照國務院的布置和要求順利開展。但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
侯世國介紹了當前淘汰落后產能面臨的三項困難:
一是淘汰落后產能涉及資產損失和債務處理等企業的直接利益,同時也會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員就業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本身涉及面廣、難度大。
二是今年節能減排壓力較大,淘汰落后任務較重,時間緊。部分省區今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今年要求三季度前全部關停落后產能,而往年要求年底前完成,總體時間比較緊。
三是淘汰落后產能的各項政策措施尚需進一步落實,落后產能退出存在困難。目前對淘汰落后產能除給予財政獎勵資金支持外,尚缺乏直接、有效的支持措施,且需要加大獎勵資金支持力度。部分省區財政資金尚在落實,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此外,對落后產能日常的環保、能耗等執法尚需進一步加強。
對于“當前這項工作來自于誰的阻力比較大?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的提問,侯世國回答道,各地情況不完全一樣。
侯世國表示,對于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地方,地方是很積極的。因為地方自己本身也出于產業發展的需要,出于產業整體水平升級的需要,這些地方早就制定了超出國務院要求的標準,問題是比較少的。對于經濟落后的地區,特別是對于落后產能比較多的地區,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能有政府的力不從心,可能有企業的某些問題難以解決。我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各個部門的各項政策對這些問題給予支持、給予幫助,推進這些地方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侯世國指出,從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落后產能在民營經濟當中比重比較大,因為他們大部分屬于小企業,經營規模比較小,資金實力比較薄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因陋就簡,才形成了落后產能。但也不排除近些年來,由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多民營企業發展速度比較快,水平也提高的比較快,甚至有些民營企業的能力超過了國有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