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與仿皮的鑒別
一未經修飾的面革的鑒別以毛孔為主要鑒別方式:
1).真皮的鑒別:黃牛皮毛孔碎小、細圓、緊密均勻且呈不規則的“滿天星”排布,毛孔陷入不深且直插入皮面;水牛皮粗糙,毛孔比黃牛革深而粗大、稀少,革質較松弛,不如黃牛革豐滿;羊皮毛孔多,皮脂腺、汗腺也很多,所以革面特別松軟,手感柔暖,牢度較低,又毛孔細小呈扁圓形,排列均勻如魚鱗狀。豬皮毛孔稀少,深而粗大,較傾斜的陷入革內,三孔一堆,呈品字分布。革面粗糙而且凹凸不平。馬皮與牛革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的,馬皮的毛孔呈橢圓形,比黃牛皮的毛孔略為大些,并斜插入革內,呈山脈形狀排列。另馬皮薄,牢度不如牛皮。但透氣性和吸濕性較好,穿著時不會有悶氣不適。
2).真皮與仿皮的鑒別:真皮都有毛孔,且愈頂愈明顯,仿皮則沒有毛孔,雖然表面有時也會仿真皮毛孔壓制花紋,但不會有毛孔。
3)對于粒面層經修飾失去原有特征的,應根據加工工藝,仔細分類鑒別。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截面觀察:輕度修面革一般其表面仍可看出淺淺的毛孔,用手頂起表面毛孔更明顯,故仍可根據毛孔去辨別。光澤柔和、自然,手摸無塑料感。重度修面、涂飾的革其表面則不再有毛孔,無法根據毛孔去辨別真皮、仿皮,此時可根據截面進行辨別:真皮截面沒有明顯的薄膜層,用手刮擦其底基會發現有絨毛且愈刮愈變長,這是最明顯的纖維底基(真皮底基)的表現;移膜革革是在天然皮革下層的疏松肉面纖層上貼上人造的表面層,不能稱"真皮",而是以天然皮革里層作底基的合成革,雖然底基也是真皮纖維,但其表面有一層很厚的塑料膜,其與真皮底基有明顯的分層;再生革(如超纖)則是將皮渣、皮纖維磨碎,經高壓用粘合劑粘合,形成片狀,然后經片皮機片到需要厚度作為底基,再進行涂飾而制成的,因此該底基是不可能愈刮愈長的,而且刮一塊則“空”一塊,手摸有挺而滑且膩的感覺,同時再生革的表面塑料膜較移膜革要薄的多,這也是區分兩者的一條好辦法;而人造革與合成革其表面膜與再生革相似,但其底基卻不同,一般是無妨布(一般都是有機縣委壓制而成)和織物(如針織布等),這一點很好分辨。
2.對于無截面露出的成品,辨別真皮、仿皮則只有從皮革表面著手,建議用以下幾種方法:
·手摸,人造材料塑料感非常強,光澤亮,冬天手摸有硬脆而冷涼感,真皮表面則光滑細膩,手摸厚實感強且無冷涼感,有的甚至有柔暖的感覺(如:羊皮)。
·眼觀:正常情況下,修面真皮(包括苯胺革、珠光革等)其表面色澤光亮而柔和,仿皮則明亮刺眼,塑料感很強,把真皮放在臉上擦拭后,其表面會明顯發亮,而非天然皮革則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同時,移膜革受力位置其表面會有粗粗的感覺(如:成品的包頭位置),與真皮腋下部位的皮粗相似,而其它皮革則不會有這種現象。區分修面革和粒面革時要注意,修面革是破壞了原有的粒面層,然后壓的花紋,雖然花紋種類可仿牛、羊、豬皮等,但花紋無毛孔眼,花紋是浮在皮表層上,而粒面革毛孔眼是存在的,仔細觀察可以辨認出來。同時,雖然粒面革的形狀、排列等是有一定的規律可查,但由于其是天然的,總的來說還是無序的,而修面革和非天然皮革其表面訪毛孔花紋是一個模具刻印出來的,是完全一樣的。正常情況下修面革與非天然皮革的區別是很難從毛孔的角度來區別的,應另避它徑,如:手模、眼觀、手按、置小水珠等方法。
·手按:用手按壓產品較軟部位,在拇指周圍會出現許多碎小、均勻皺折,拇指彈開,由于真皮彈性良好,其表面皺折會很快恢復,僅剩有一些細小的皺紋,而非天然皮革則要么不會有皺紋或即使有皺紋也是比較粗大的紋絡,而且該紋絡是不易很快恢復的,這是因為其表面薄膜與底基分層所至。
·置細小水珠于成品表面,數分鐘后真皮表面的水珠會通過毛孔的擴散,可看到明顯的濕斑,吸收水分,而天然皮革則不會有這種現象。
·聞:真皮聞時有動物脂肪味(即皮臭味),仿皮則有塑膠或橡膠味。
·燒:用火燒皮的邊角有毛發焦味,仿皮則是塑料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