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財務如何控制采購?
1.采購監管。建立審批制度,由老板或老板指定人員負責審批。規范采購單(注:不是收料單),進行三家比價作業。規范供應商,盡可能固定選擇兩三家加工廠。采購人員定期記錄配件加工的歷史價格(這一點很重要),每月編總一張,發至財務部或其他部門歸檔備案。
2,當領用材料時,成會會按照成本價格記入“生產成本”,相應“原材料”減少;當加工一半入庫時按照成本價格記入“半成品”,相應“生產成本”減少;如果再外包加工,按照成本和加工記入“委托加工商品”,相應“半成品”減少;當收回外包產品入庫,按“委托加工商品”全部金額轉入“庫存商品”。加工費當然是進成本的啦!這就是成本會計的簡易流程。
3,外包加工的產品,無論是否按斤兩計算加工費,只要你公司是按個數或件數來銷售的,則把總加工費除以收回的產品個數,計算分攤到每一個產品中的加工成本。月末核算成本時,也是依照產品的件數來分攤。當然,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合理損耗,屬于正常。如果原本100件產品,因合理損耗剩下98件,則分攤到這剩下的98件產品當中。記入“庫存商品”的成本。
另外,庫管人員不是成本會計,因此按理無法了解產品單位成本,只知產品的進出數量,因此,按流水賬記錄出入存,即可。剩下的由成本會計來處理。每家廠都會規定合理的損耗范圍,當產品是在倉庫中正常管理情況下的損壞,則填個報廢單,審批一下,即可anyway。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