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禮儀的準備、座位安排、簽字儀式
商務談判禮儀的準備、座位安排、簽字儀式
1 商務談判前的準備禮儀 首先,要注意商務談判時間的選擇。商務談判時間要經雙方商定而不能一方單獨作主,否則是失禮的。要選擇對己方最有利的時間進行談判。避免在身心處于低潮時、在連續緊張工作后、在不利于自己的市場行情下進行談判。
其次,要注意談判地點的選擇。談判地點最好爭取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內。若爭取不到,至少也應選擇在雙方都不熟悉的中性場所。如要進行多次談判,地點應該依次互換,以示公平。
第三,要注意談判人員的選擇。一般來說,談判隊伍由主談人、助手、專家和其他談判人員組成。談判人員與對方談判代表的身份、職務要相當。談判人員的素質修養和儀表形象始終是一種信息,會與談判的實質內容一起傳遞給對方,并相互影響、相互感染。
第四,要注意搜集信息資料。凡是與商務談判主題有關的情況,都要進行客觀的調查研究,以便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料,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信息資料的準備,主要包括評估對方實力,掌握主題行情;弄清對方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掌握對方政法制度等。
2 談判座次排列禮儀舉行正式談判時,有關各方在談判現場具體就座的位次,是談判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嚴格的禮儀要求。
雙邊談判的座次排列,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橫桌式,指談判桌在談判室內橫放,客方人員面門而坐,主方人員背門而坐。除雙方主談者居中就座外,各方的其他人士則應依其具體身份的高低,各自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地分別在己方一側就座。雙方主談者的右側之位,在國內談判中可坐副手,而在涉外談判中則應由譯員就座。
二是豎桌式,指談判桌在談判室內豎放。具體排位時以進門時的方向為準,右側由客方人士就座,左側則由主方人士就座。
在其他方面,則與橫桌式排座相仿。
多邊談判的座次排列,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自由式,即各方人士在談判時自由就座,毋須事先正式安排座次。
二是主席式,指在談判室內面向正門設置一個主席之位,由各方代表發言時使用。其他各方人士,則一律背對正門、面對主席之位分別就座。各方代表發言后,亦須下臺就座。
3 談判過程中的禮節舉行正式談判時,談判者尤其是主談者的臨場表現,往往直接影響到談判的現場氣氛。在整個談判進行期間,每一位談判者都應當自覺地保持風度,禮待對手。
首先,心平氣和。在談判桌上,每一位成功的談判者均應做到心平氣和,處變不驚,不急不躁,冷靜處事。既不故意惹談判對手生氣,也不自己找氣來生。
其次,爭取雙贏。談判往往是一種利益之爭,因此談判各方無不希望在談判中最大限度地維護或者爭取自身的利益。然而從本質上講,真正成功的談判,不應當以“你死我活”為目標,而應當以妥協即有關各方的相互讓步為其結局,使有關各方互利互惠,互有所得,實現雙贏。
第三,講究禮貌。在談判過程中,談判者應該待人謙和,彬彬有禮,對談判對手友善相待。即使與對方存在嚴重的利益之爭,也切莫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惡語相加,諷刺挖苦,不尊重對方的人格。
第四,人事分開。要正確地處理己方人員與談判對手之間的關系,做到人與事分別而論,對事不對人。為了達成協議促成交易,雙方可以據理力爭,也可以直言反駁,但不能偏離軌道甚至發展成人身攻擊或人格侮辱,不能談判成功是朋友,談判失敗成敵手。
第五,求同存異。在磋商中,發言措詞應禮貌文明,準確慎重。同時,注意從對方的立場回顧己方的要求和條件,并作出適當幅度的讓步,以求大同存小異。實在談不下去或僵持不下時,要竭力克制,或暫時轉移焦點,或適當借助點幽默來緩和氣氛,再繼續談判。總之,在力求一致的基礎上,在雙方和諧友好的氣氛中,磋商不一致的看法,共同解決問題。
4 簽字儀式商務談判最后的階段是簽字儀式。從禮儀上來講,舉行簽字儀式時,一定要鄭重其事,認認真真。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舉行簽字儀式時座次的排列方式問題。
一是并列式,是舉行雙邊簽字儀式時最常見的形式。它的基本做法是:簽字桌在室內面門橫放。雙方出席儀式的全體人員在簽字桌之后并排排列,雙方簽字人員居中面門而坐,客方居右,主方居左。
二是相對式,與并列式簽字儀式的排座基本相同。二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只是相對式排座將雙邊參加簽字儀式的隨員席移至簽字人的對面。
三是主席式,主要適用于多邊簽字儀式。其操作特點是:簽字桌仍須在室內橫放,簽字席仍須設在桌后面對正門,但只設一個,并且不固定其就座者。舉行儀式時,所有各方人員,包括簽字人在內,皆應背對正門、面向簽字席就座。簽字時,各方簽字人應以規定的先后順序依次走上簽字席就座簽字,然后即應退回原處就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