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進行企業制度建設
說到企業制度,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規章制度,說到規章制度人們想到的就是約束罰款,管理者也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不訂幾條規矩就不好管理員工。員工直接把制度當成了自己的“緊箍咒”。有的企業負責人也認為制度就是管員工的,我是企業負責人,制度是管不了我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由于對制度的概念模糊,導致企業管理混亂卻不知從何處入手。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和重視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正日益成為企業基礎建設的重要工作。特別是十八大提出讓市場主導企業運行的口號之后,國有企業也開始了制度修改與完善工作,以期與市場化接軌。
按照三十年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現代企業制度所下的定義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式,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
我們也可以從中確定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企業法人制度;企業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對國企而言,企業法人制度沒有健全,自負盈虧制度沒有落實,科學的領導體制一直在探索之中,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也在完善之中。對私營企業而言,股東治理結構不清晰,大老板一人說了算的比比皆是,所有權與經營權混雜,組織管理制度朝令夕改十分普遍。
企業管理制度的結構筆者認為應該包含以下內容:股東治理(公司章程);經營理念(愿景、使命等);行為規范;做事準則;評價標準。其中公司章程是企業管理制度的核心,可惜的是人們大多忽略了公司章程的管理作用,以為這只是申辦營業執照時所必須提交的文件,只要公司批準成立,公司章程就被束之高閣。公司章程就是企業的基本法。經營理念是制度的靈魂,是一切規章制度的起點和準則。不少企業以為只有宣傳企業文化時才會用到愿景和使命,沒有企業經營宗旨,或者忘記了企業的出發點,企業管理往往會走上歧途。行為規范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具體要求和細化,是企業選人育人的標準。做事準則就是狹義的規章制度,與評價標準密不可分,員工遵守規章制度能夠得到什么,違反規章制度要失去什么必須事先界定清楚,否則評價員工工作好壞就沒有依據。
狹義規章制度中的做事準則還可以細分為以下內容:權責分類,如組織架構、崗位設置、決策分類表;行為規范,如門衛管理制度、獎懲制度;工作職責,如崗位工作標準;工作流程,如管理流程、技術流程;工作標準,包括操作規程;標準表單,企業使用的表單也是制度。
當然,對于一個新辦企業可以從企業最基本的制度建立開始,再逐步完善。比如說企業的薪酬制度、安全制度、質量管理制度等等必須開始就建立,不能等企業做大了再來補充。任何企業任何制度都是有生命的,企業在不同階段對制度建設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隨著企業發展而變化。可以說,企業制度建設是伴隨企業發展始終的。制度完善是一項沒有止境的工作。任何一勞永逸的想法都是有害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