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上高科技鞋服亮相
2月,全球的目光都定格在索契。本屆冬奧會從“烏龍事件”到“社交紅人”,出現的奇人異事亮瞎雙眼,就連氣溫也一度超過了15℃。身穿比基尼的女選手、光著膀子的男記者、清涼短袖的志愿者出現在這場以冰雪項目為主的賽事中,不得不堪稱奇觀。最“熱”的冬奧會對于主辦方來說,確實挑戰不小。索契利用反光隔熱技術早已儲下45萬立方米的積雪,同時引進即使在20℃的氣溫中也可制造出理想比賽用雪的人工造雪機。
Mach 39速滑比賽服。
賽場環境有了保障,選手們可以盡情發揮,根本不用擔心裁判的喜惡,因為“絕不徇私”的速度計時器會有個公平的裁決。1500米男子短道速滑決賽中,中國選手韓天宇與俄羅斯選手維克托·安看起來同時到達終點。這讓計時器也犯起了難。別急,還有備手——每一位參賽者的雙腿上都綁定一對重量極輕且性能可靠的異頻雷達收發機,以便計時器在比賽過程中精準測定、記錄。一旦出現選手跨越終點線時冰鞋高于光電子眼的紅外線光束的情況,裁判將依據異頻雷達收發機的記錄確定完賽時間與排名。最終,經過電子眼測定,韓天宇以0.007秒的優勢戰勝維克托·安。
高手過招兒,只爭毫厘。在奧運會這個屬于頂尖選手的舞臺上,只能分寸見高下。如果有高科技裝備傍身,或許獲勝幾率更大。加拿大選手查爾斯·哈梅林便身穿氨綸緊身衣,依靠新的空氣動力學連體服獲得了冠軍。美國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甚至把動作捕捉和航空航天工程學技術運用在滑冰服中。研發團隊先是利用高速攝像機捕捉到速滑選手的冰面動作,制作出模仿選手動作的玻璃纖維人體模型,并給它們穿上數百種不同的服裝,成百上千小時的風洞測試后才選出戰服的最佳材料。隨后,還要創造一個計算流體動態模型,分析圍繞著滑冰選手某些身體部位的氣流,以便減小阻力,就連拉鏈位置也要改變,增加細小的凸起,使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美國速滑運動員便身穿這款Mach 39比賽服應戰。
滑雪板也是有講究的。在遭遇意想不到的路面顛簸狀況,滑雪板材料的震動會使選手速度減慢,而重量輕、硬度高的碳納米管則能分散和緩沖受到的震動。美國的高山滑雪運動員用碳納米管把滑雪板各層固定在一起,以在不平整的路面保持穩定。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滑雪運動員的外套及領獎服也不普通,使用了名為“輕軌”的新型拉鏈。和傳統的PU拉鏈相比,新拉鏈閉合性能更好,且輕盈富有彈性,大幅提高了外套的防水性能。
雖然不能保證身穿高科技裝備一定奪冠,但從心理上總能多點優越感和自信心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