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強談企業發展
驕陽下的西安略顯悶熱,但這似乎并沒有擋住元豐人的熱情,西安國際會議中心的接待處到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第三屆中國安全防護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論壇,要承辦這樣一個行業盛會并非易事,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從領導層到員工,幾個月前大家就已開始著手籌備。記者采訪董事長劉強的一小時也是趁他到會議中心休息的間隙。盡管如此,采訪還是被陸續到達的嘉賓和工作電話頻頻打斷,劉強不住地說:“抱歉抱歉,實在太忙了。”
筑巢引鳳 調整戰略思維
作為中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研發基地,元豐公司從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所轉型為國有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
用劉強的話說,發展紡織業,陜西具備天時地利,“一五”期間建設的多家大型紡織企業在全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要提升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無疑要堅持并擴大自身的優勢。
帶著這樣的思考,劉強為公司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力求在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和高性能結構增強材料領域走出元豐自己的專業化、技術化道路。“在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方面,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開拓,公司產品已經涉及警用防護、消防滅火、搶險救援、軍事防護、電力防護、冶金防護、靜電防護、電磁輻射防護等八大領域,今后我們要緊盯國際先進水平,加強研發多功能復合防護紡織品,提高產品性能與降低成本并重,研發讓終端用戶‘放心用、用得起’的產品。”劉強表示,在結構增強材料方面,公司將發揮陜西的航天航空、軍工企業等下游產業優勢,銜接產業鏈上下游,推動碳纖維、芳綸、高強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的應用及技術升級。
據劉強介紹,未來5年元豐將以加快轉型發展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品牌戰略、人才戰略為支撐,以研發能力建設、營銷能力建設、執行管理能力建設為抓手,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保證不低于年收入6%的研發投入,組建陜西省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工程中心,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建設80人以上的專職研發團隊,收入規模翻一番,實現轉型跨越發展。
“今年1~4月,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達到20%以上。”受去年以來宏觀經濟影響,紡織行業整體形勢并不佳,但元豐的這份成績單還是讓劉強很欣慰,“面對不利外部環境,我們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努力提升內部管理運營水平,在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促進防靜電等傳統產品的換代升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與許多企業一樣,規劃好了未來,在眼前種種機遇與成績面前,元豐公司同樣有自己的困惑。“公司經歷了事業單位轉型,體制上已經改變,但以往的思維方式難以在一時間轉變,大家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并沒有完全跟上市場的步伐。”劉強坦言,高層次研發人員、營銷人員的缺乏是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企業要持續發展,對于人才的渴求不難理解。招賢納士自然是好方法,但如果能培養自己的高端人才不失為更為長久穩定的策略。基于這樣的考慮,公司分別建立了個體防護和工業用紡織品兩個技術研發中心,除了科技人員自身的研發工作外,公司還定期聘請高校、科研院所等客座教授就前沿技術進行交流,給技術人員做定期的指導培訓。
蓄力待發 探索聯盟深度整合
產業聯盟不同于法人實體,是復雜的組織,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專項聯盟的發展也是邊實踐邊探索,不斷完善提高的過程。聯盟要充分聚集資源,提高成員單位凝聚力。
2012年10月,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專項聯盟成立。元豐公司作為理事長單位承擔了許多日常工作,也在聯合上下游企業圍繞警用、消防、電力、靜電防護等領域實施一系列研發項目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兩年來,制定了《防靜電服》國家標準、《芳綸1313印染布》行業標準、《警服材料—特警戰訓服面料》公安部標準等重要標準。
談及公司在探索聯盟合作方面的經驗時,劉強表示,在具體實踐中,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創新,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涉及纖維、紡紗、織造、染整、服裝等環節,技術含量高,各環節緊密相關、相互影響,產業鏈企業為了共同的市場目標精誠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要將終端用戶納入創新體系,將終端需求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產業+用戶”的全新技術創新機制,“只有產業技術創新更‘接地氣’,具有明顯的市場導向性,才能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劉強說。
三是仍要堅持以項目為抓手,聚集聯盟內外優勢資源,合作各方有了明確的技術目標和市場目標,聯合單位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項目產業化后,迅速將科技投入轉化為經濟效益,有利于調動參與單位的積極性。
今年的論壇上,聯盟有4個重點項目進行簽約,為聯盟發揮更大的作用夯實了基礎。“警用戰訓服特種功能面料產業化、消防搶險救援防護服系列面料研究及產業化、電力安全防護服技術標準編制及產品開發、多功能復合防靜電系列面料的研究與產業化4個項目簽約,是聯盟單位深入、緊密合作的開始,在各方合作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上走出了實實在在的一步。”
與會專家認為,這一批項目的簽約實施,其開發的高性能安全防護紡織品將替代原有產品或者填補市場空白,對推動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大幅提升了警用、消防、電力以及石油等行業的防護裝備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力拉動了國產高性能纖維的應用,據估算,僅警用戰訓服一項將使高性能纖維應用增加7000噸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