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商標法實施條例施行后商標注冊申請受理審查流程調整的說明
2014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對商標注冊申請受理審查流程作出了調整,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商標注冊申請手續齊備、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文件并繳納費用的,商標局予以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申請手續不齊備、未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文件或者未繳納費用的,商標局不予受理,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申請手續基本齊備或者申請文件基本符合規定,但是需要補正的,商標局通知申請人予以補正,限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照指定內容補正并交回商標局。在規定期限內補正并交回商標局的,保留申請日期;期滿未補正的或者不按照要求進行補正的,商標局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在2014年5月1日前,商標局對商標注冊申請文件進行書式審查后,對其中申請手續齊備并按照規定填寫申請文件的商標注冊申請件發放受理通知書,通常情況下發放時間約為收到申請文件之日起1個月左右。2014年5月1日后,商標局依照新修訂的商標法實施條例,調整了商標注冊申請受理審查流程,將掃描、錄入、劃分圖形要素、劃分商標分卡、劃分商品服務分類、財務對款等形式審查工作調整到發放受理通知書之前。商標注冊申請需要補正的,應按照要求進行補正,并經財務對款成功后,方可發放受理通知書。因此,受理通知書的發放時間會長于新商標法實施條例施行前的發放時間,希望廣大商標申請人予以理解。
特此說明。
商標局
相關鏈接:“微店”將納入工商登記執法范圍
微信開店要納入工商執法范圍了。記者從長沙市工商部門了解到,今后通過新媒體進行生產經營的自然人和商戶將全部納入工商登記和執法范圍。此外,從今年8月開始,個人郵寄進境貨品進行銷售的,需繳納相應稅款,如海外代購者逃避監管,其行為將涉嫌走私。
微信圈刷屏做生意
“最新購入一批荷蘭原產牛奶,有興趣的媽媽可以通過微信號加我為好友,一起在微信中暢所欲言。”在微博上,一名叫“好好代購”的博主正在“搖旗吶喊”,而很多愛好外貿的網友也因此成了她的微信好友。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只要一打開微信朋友圈,各種代購的圖片就往外涌,不斷的刷屏,最多時一個做服裝代購的朋友一下發了20多條銷售信息,網友“阿蘭媽媽”說,“偶爾看看新鮮還行,但每天各類商品刷屏似地往外‘冒’,感覺有點煩。”
最早在朋友圈里做買賣的,十有八九是做代購生意的,最初,奢侈品、母嬰產品、化妝品較受關注。
長沙市民王小姐告訴記者,不少全職代購賣家的月收入都能輕輕松松上萬元,“現在代購的路越走越寬,不少賣家將眼光放在胃上——賣吃的,從進口小食到重口味夜宵,從私房菜到農產品,這些買賣單價不高,但還是給賣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監管】
10月起須到工商登記
“微信代購的特點在于點對點地頻繁推送、對于客戶不斷提高黏著度、處于可以躲避監管的地帶,顯然,這些對于買家非常不利。”記者從長沙市工商局獲悉,今年以來,因“微渠道”消費產生的交易糾紛已經近千起。只是12315受理投訴時,消費者在欲投訴時往往因為無法提供賣家真實姓名和具體的聯絡方式,只能作罷。
為此,長沙市工商局依照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從今年10月開始,凡是在網絡上做買賣,須到工商部門登記。如果是自然人就必須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如果是商戶就要驗證營業執照,否則將面臨重罰。
據悉,工商部門將推出個體戶身份和企業營業執照網上亮照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建立包含全市所有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市場主體身份認證的動態數據庫,免費為網絡服務經營者提供準確、動態的身份認證服務,幫助涉網市場主體辦理營業執照網上標示,實現“網上亮照”。
【隱患】“網絡走鬼”不好監管
雖然工商及海關部門出臺了相關監管法規,要求開展電子商務、存放了進出境貨物的企業或個人,辦理備案手續。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將網絡個體經營者納入工商登記和執法范圍,仍然面臨執行難。一名從事微信代購的商家表示,目前開“微店”、在朋友圈售賣的人相當于“網絡走鬼”,他們并沒有實體店鋪,“我今天賣服裝,明天生意不好了就賣水果,是否都要到工商部門報備?”
另一方面,由于朋友圈代購多為個人行為,傳播范圍較小,都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行為,如果不按照規定去登記和備案,那么由誰來處罰?值得肯定的是,管理部門通過備案和加強執法,將可以掌握網絡代購行業的大致狀況,待技術提升后,為下一步規范行業,進行監管做好了準備。
提醒
海外代購或視為走私
值得關注的是,今后不受監管的在微信“朋友圈”內從事海外代購,還可能被視為走私。
根據海關總署今年8月發布的《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存放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海關監管場所的經營人,必須向海關辦理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備案手續,并接受海關監管。未辦理備案手續的,不得開展電子商務業務。
新規明確,個人郵寄進境貨品以商品形式進行銷售的,須經過海關報關繳納相應稅款,如果海外代購者逃避監管,將涉嫌走私。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如今流行于朋友圈的代購,除假貨外,多是由售賣者從境外郵寄,被理解為自用物品,僅需繳納小額行郵稅。但實際上,這些貨品被以商品形式進行銷售,累積一定數量后就需經過海關報關,繳納其他稅款,否則被舉報后極有可能以走私罪進行查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