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責任追究機制!《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5月起施行
每到年關,農民工能否拿到工資過個好年都牽動著億萬家庭的心,為了徹底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這個老大難問題,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人社部副部長張義全表示,此次通過的《條例》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為立法宗旨,是用法治手段推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張義全:一是明確工資支付的主體責任。二是屬地責任,《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負責。三是部門的監管責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程建設行業主管部門以及發改、財政、公安等部門依職責承擔相應的監管職責。
《條例》不僅明確了主體責任方,還明確了所涉及部門的監管職責,構建共治體系。具體來看,《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工資支付主體責任,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要求用人單位通過銀行轉賬或者現金形式支付工資,不得以實物或者有價證券等其他形式替代。
對于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多發的工程建設領域,《條例》還設立專章,打造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支付“綠色通道”:建設單位要將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管理,按時單獨撥付到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撥付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對于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支付經過總包單位、分包單位還有包工頭等多個環節,容易出現被截留、被克扣的情況,條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 王程:訂立勞動合同并進行實名制的登記和管理。要求推行分包企業委托施工總承包單位代發農民工的工資,施工總承包單位通過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發到農民工本人的銀行賬戶,確保工資發到本人的手里。
據了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將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用法律武器治理欠薪問題
另外,《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對欠薪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規定,明確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法律責任,拖欠農民工工資逾期不支付的,將向勞動者加付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賠償金。
一直以來,農民工工資沒錢可發或者工錢和工程款相混淆的問題比較突出,為解決農民工工資“沒錢發”和“專款專用”問題,《條例》規定,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專項用于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銀行賬戶,建設單位從源頭上將人工費用從工程款剝離出來,確保人工費優先撥付到位,防止人工費與材料費、管理費等資金混同或者被擠占。
司法部立法三局局長王振江: 按照《條例》規定,對違反規定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向勞動者加付應付金額 50% 以上, 100% 以下的賠償金;涉嫌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支付經過總包單位、分包單位還有包工頭等多個環節,容易出現被截留、被克扣,為此,《條例》減少工資支付環節,要求推行分包企業委托施工總承包單位代發農民工的工資,施工總承包單位通過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發到農民工本人的銀行賬戶,確保工資發到本人的手里。
司法部立法三局局長王振江: 《條例》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未按規定存儲工資保證金或者未提供金融機構保函,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未實行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等違法行為,規定了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中的一些違法行為還規定了責令項目停工、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等處罰。
《條例》規定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有權依法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投訴,或者依法申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同時,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
財經評論:農民工工資保障!兩項建議一項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工資保障問題。近期,圍繞這個問題,有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和舉措。 國務院強調實現2020年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的目標。最高法院要求,做到涉農民工工資的案件“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正式公布。
拖欠農民工工資是一個多年來一直存在的老大難問題。雖然,每到年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都會積極行動,想方設法幫助農民工解決工資難題,但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常年存在呢?有沒有辦法能夠根治呢?
我曾對這個情況做過調研。我發現現在的措施大都是“事后追討”性的。能不能借鑒房地產交易市場和證券交易市場的資金監管制度設計,建立一套長效解決機制呢?比如,一是,將農民工工資放在專門的監管賬戶內,不得挪用、不得拖欠。二是,工程建設單位必須為農民工工資支付建立誠信保證金。
將“事后追討”轉變為“事前監管”“全程監管”方式,建立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可以大大降低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風險,也可以大大降低社會管理和穩定的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