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檔的過程比文檔本身重要
第二天她跟我分享了她兩年縮寫的文檔,共10張CD(當年習慣用CD儲存資料)。她也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組成讀書網,內有無數的分享與書摘。
這人比同齡人優秀2倍, 效率是別人的3倍。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的大腦強度就像汽車的馬達的話,這個人的“頭腦馬力”是普通人的3倍。那么你能想象如果機會不錯的話十年后這個年輕人會領先普通人多遠嗎?
寫文檔有些人把它看成不愉快的事。因為它需要擠出時間,定下心來深入思考。其實相反,寫了之后頭腦內的“負擔”內存安全地變成“外置”的儲存,就像把一個雜亂無序的房間的局部整理得一覽無余、井井有條,難道它不會讓你對事情更有掌控,感覺更輕松更有成就感嗎?況且這過程中還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播放音樂,來讓這件事變得更愉悅。
“那如果我花時間想,不寫文檔可以嗎?” 可以,但效果少2/3,因為在過程中只有零碎的想法,無法在寫的過程中看到“關聯”。這些“關聯”可能是點和點之間的比較和延伸,或者是想法的框架和呈現順序,或者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互相支持……有了這些關聯,你的想法才更全面更深入。還有,如果不寫出來,可能你只想5-10分鐘就中斷了。寫則可讓你堅持思考20-30分鐘。這多出的10多分鐘的思考不僅讓你鍛煉強度加大,而且還讓你思考鍛煉的質量提升,因為它在幫你從事你知識的“深加工”。
寫了一次后,頭腦產生記憶,因為同時用到1)手2)眼 3)腦。 我們學習時如果輸入的信息是從多個角度,我們的記憶效果會更好。比如說如果你在閱讀讀“瀑布”這一詩時,如果你能同時朗誦出聲,并且在頭腦中生動地想象相關景象,相信你比只默讀會更快更久遠地記住這首詩。
這些記憶變成“內存”的點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會變成有意義的關聯。它讓你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容易辨認出相應的情景,在吸收到新的內容時容易與你現有的認知體系嫁接,在需要解決問題時可以更容易產生更多更有創意的想法。
頭腦的整合是靠足夠的內存點(知識或經驗)。 這些內存點只有先變成顯性的知識,才更容易進行整合加工、評判、傳授等。
如何寫文檔可以快而準,沒壓力?
1) 用白板或白板筆。寫錯或不滿意可輕易擦掉。
2) 用大紙寫,用A2或至少是A3紙,讓頭腦與視覺空間變大。
3) 離開電腦, 寫后才變成電子檔。
4) 先拍照變成電子檔,再轉為PDF文件,這是最快速簡便方法。
知識和經驗如沒有變成”內存”的點,不能讓我們成長。我曾經碰見我HR的同事評論某個有七年經驗的申請者,說他其實只有一年的經驗,因為他把一件工作做了一年,然后重復了六年。
因為經過寫文檔,我們把事情想了一遍。這種想法可能是探究某事物的背景及其起源,可能是系統審核已有及缺失的信息,可能是產生各種點子并評估點子的優劣勢,也有可能是整理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想了一遍是把它沉淀了,變成有用的知識或經驗。只做不想不沉淀的人是練習機械性的技巧,它能幫助你從新手變成熟手,但不會幫助你從熟手變成高手;沒有這份沉淀,你可能會停留在某一崗位上數年不得提升。如果機會好有不同的崗位經歷,那么你也有可能成為一個“outstanding mediocre”, 俗稱“職場萬金油”,但真正的職業競爭力無從談起。這對步入中年的職場人士尤其危險。
所以寫文檔的過程比文檔本身重要。寫文檔還可包括思維導圖(mindmap)、畫圖、用九宮格寫等等。方法不一,但目標是一個:通過整理輸出自己的想法來幫助自己更快地成長。只要能持續地通過寫文檔鍛煉自己的思想,你一定會變得出類拔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