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開始尋找非洲投資項目
中國企業不畏風險和復雜性大膽投資非洲市場的努力贏得了廣泛贊譽。中國企業正在采用新的方式投資非洲。這些改變如果推廣開來,將更積極地影響中國的非洲發展議程,改善非洲對中國企業的態度。
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2月18日發表該學會非洲增長倡議(Africa Growth Initiative)全球經濟和發展項目組客座研究員Witney Schneidman的分析文章稱,中國在非洲發現了新機遇和新方法。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的國企開始為其非洲投資項目尋找以市場為基礎的替代性的解決方案,這可能包括西方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體現中國新思維的一個例證,是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共同宣布成立一個總金額為20億美元的聯合融資基金。中國與非洲開發銀行建立伙伴關系被準確地定義為“重塑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并提高其效率”。
投資策略的轉變為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非洲開發銀行捐贈國進行三邊合作創造了新機遇。此外,中國可利用這種參與國際開發機構的新方式,更好地解決商業糾紛。
中國也意識到了投資企業更積極融入非洲當地社會的必要性。事實上,盡管對于很多中國企業而言,企業社會責任仍是一個新概念,但在2013年,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一份關于中非貿易的報告關注到了這一概念。
該報告還稱,中石油在非洲的員工中,有82%(17600人)都是當地人。中國五礦集團在贊比亞雇傭了12500名當地人。
華堅鞋業集團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一處鞋廠的決定,也反映了中國投資非洲,利用特定市場作為制造平臺,再將產品出口到全球市場的新思維。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預計將使中國大陸對外輸出8千萬個制造業工作崗位,而且中國制造商和非洲各國政府都看到了這些工作崗位轉移到非洲將帶來的機遇。
中國企業不畏風險和復雜性大膽投資非洲市場的努力贏得了廣泛贊譽。但幾次大手筆交易的失敗使中國意識到,要想在非洲取得商業成功,僅僅依靠政府間關系還不夠。最近,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決定撤出加蓬的貝林加鐵礦項目(價值達35億美元)就是一個例證。
為了在非洲取得長期商業成功,中國企業需要在投資非洲的同時,加大對非洲本土人的實質性投資,遵守法律法規,并保持業務流程的透明度。中國政府部分官員已認識到了這些現實,這可能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