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熬年關” 投資將替代出口
就如孫立堅所說,歐美經濟比較低迷,我們傳統歐美市場訂單并沒有增加多少。整個外貿顯得不是很景氣。歐美始終是中國貿易出口的主市場,外需不增加,再加上東南亞等國的新興制造力挑戰,出口貿易的情況很難向好的方向轉變。
以中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服裝和紡織品為例,這些靠低廉勞動力打造低成本優勢的產品市場地位開始受到挑戰。對于中國傳統的出口貿易企業來說,如何轉型,渡過難關呢?
對此,孫立堅指出,未來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對外投資將替代傳統的出口貿易。
事實上,在此前1月16日的國新辦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就表示,2014年對外投資規模與吸收外資基本持平,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將繼續快于吸收外資,預計很快中國對外投資會超過吸引外資,這對中國來說是歷史性的轉變。
他還介紹了對外投資的結構變化,一是對發達國家投資增長較快,對美國投資去年增長了23.9%,對歐盟的投資也增長了1.7倍;二是對服務業投資明顯上升,對外投資中服務業增長最快,增長了27.1%,占全部對外投資的比重達到了64.6%。去年對采礦等資源投資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當中只占18.8%。
“未來外貿企業走出去一定是大勢所趨。“孫立堅說。而當記者問到對于外貿出口規模較小、沒有能力走出去的企業來說,又該如何改變呢?孫立堅認為,中國的外貿小企業其實可以和大企業抱團作戰,形成上下游的產業鏈,就像日本的企業模式一樣,小企業為大企業的走出去戰略而服務,未來的商品貿易將轉變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貿易,也有利于我國貿易的良好發展。
此外,對于中國的出口貿易企業來說,還可以“利用”一把東南亞的競爭對手。東南亞人力成本低,中國的出口貿易企業也可以在東南亞建廠來進行生產。“就像歐美國家在中國建廠一樣,中國的一些企業也可以把生產流程搬遷至東南亞,減低自己的人力成本”。
業內人士也認為,雖然東南亞的制造業正在崛起,但短期內無論是東南亞或印度都是無法取代中國目前的制造業大國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東南亞貿易原材料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及重工業基礎設施都不能和中國競爭,相比于中國,在技術和效率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企業數量太多,供大于求。有質量,牌子就有競爭力。外貿很多貼牌子,這就是給人做嫁衣,這肯定不行。以后中國企業肯定都要靠品質,靠品牌。我現在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和一些同行朋友合作,一起創立一個大一些的公司,大家抱團合作,來繼續外貿生意。”顧麗對于現狀雖然有些沮喪,但對于未來,還是有那么一絲憧憬,說到是否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把廠房建到東南亞去,“也許吧,沮喪絕望都是暫時的,夢想得先有才可能實現啊。”她笑了笑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