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外貿形勢趨好 前2月增長近16%
呼和浩特海關17日對外發布消息,2015年前2月,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外貿進出口13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6%。
地處中國北疆的內蒙古,與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在推進向北開放工作方面,蒙、俄成為內蒙古天然的“合作伙伴”。
數據顯示,2015年前2月,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實現同期增長15.9%,貿易值達132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均呈增長趨勢。其中,出口52.2億元,增長17.1%;進口79.8億元,增長15.2%;貿易逆差27.6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蒙古、俄羅斯為最主要貿易伙伴,對德國、秘魯、伊朗進出口快速增長。前2月,內蒙古對蒙古進出口32.4億元,增長近90%,維持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對俄貿易有所下降。此外,對德國、秘魯進、伊朗進出口均實現小幅增長。
記者發現,前2月機電產品、農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實現增長。而進口則以資源性商品為主,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漲少跌多。值得注意的是,前2月進口煤266.8萬噸,增加54%,進口均價每噸212.7元,下跌46.7%。
相關鏈接:
在龍州縣水口口岸,聯檢大樓外墻正架著裝修用的鐵架,圍著施工安全網,一旁規則地碼著一排排瓷磚,剛剛過年回來的施工人員在緊張施工……這是龍州大力開展口岸提級升格建設的一個熱鬧場景,更是龍州在新的一年吹響力促外貿經濟大發展的沖鋒號。
“要進一步理清各類口岸的功能定位,突出抓好統籌規劃,抓好硬件軟件建設,抓好進出口加工,按照工貿一體的發展思路把每個口岸都做出特色。”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去年8月18日到龍州縣水口口岸調研時的要求。
今年1月6日,自治區主席陳武在龍州縣調研時指出:“要大力發展口岸經濟,進一步提升邊貿發展水平,通過建設物流設施、物流市場、物流集散地等構筑大物流體系,壯大加工貿易,繁榮口岸旅游。”
正是在自治區主要領導在龍州調研時的講話精神指導下,龍州縣邊貿經濟發展再創歷史最好水平,2014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提前6個月率先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全年任務,全年進出口總額達39.21億美元,增長52.4%,占全市外貿總量146.94億美元的26.68%;互市貿易全年完成130.26億元,增長26.1%;邊貿提供財政收入1.11億元,占財政收入的13.32%。面對全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在邊貿經濟的有力帶動下,龍州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八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全市第一,外貿總量在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中排名第二,GDP增速在全區111個縣(市、區)中排十五位,財政收入連續三年在全市率先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2014年,龍州縣外貿企業更是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全年新增外貿企業8家,全縣總量達98家,其中龍霖、外貿、利天3家企業分別位列廣西出口外貿企業第2、5、6名。龍州縣外貿企業落地生根,標志著龍州邊貿經濟在從傳統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變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2月25日,龍州縣委書記秦昆在節后上班第一天到水口口岸調研時表示,水口鎮正面臨大好發展機遇,“雙核驅動”“三區統籌”“兩加”“兩成”等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正往這里集結,龍州要把握機遇,卯足干勁,突出抓好項目征地等各方面工作。
據悉,龍州縣2015年重點推進的口岸工作共有8大類47項。為此,龍州還對一批重點口岸項目開工建設制定明確“時間表”:國家級龍州邊境經濟合作區爭取在6月份獲得國務院批準設立,水口口岸聯檢大樓項目力爭在6月份竣工投入實用,水口中越界河二橋建設項目、水口共宜大橋項目爭取7、8月開工建設,崇水高速路水口入口至界河二橋大道項目、水口界河二橋監管區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另外,水口互市區建設項目、科甲互市區項目、科甲口岸監管區項目、水口東盟國際商貿城項目、龍州水口物流園項目等一批口岸項目建設在時間上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龍州縣縣長王方紅表示:2015年龍州縣邊境貿易力爭外貿進出口完成50億美元,增長27.5%;互市貿易完成150億人民幣,增長15.2%;邊貿稅費完成1.5億元,增長35.1%;外貿企業新增10家,總數達到108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