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和價值管理的融合研究
進入新世紀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場變革的初始階段,這場變革已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及其運作模式。組織再造、流程創新等名詞變得十分流行,企業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組織,已擴展到企業外部整個供應鏈上,包括供應商和客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是多方面和立體的,成本、質量、時間、服務和環境都是促使企業贏得客戶、創造價值的關鍵競爭因素,衡量企業優劣的標準不再是利潤,而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競爭能力指標,這個能力指標就是“企業的價值”。如何使得企業價值最大化,自從出現現代意義上的企業開始,就已經成為困擾我們的世界性難題。正是基于上述認識,以價值為基礎的管理已經成為西方企業界的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著力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利潤最大化不同,這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突出了企業價值在企業管理理念中的核心地位,立足于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強調企業的外部市場價值與內在經濟價值的統一,因而企業價值管理理論是企業管理理論的現代延伸和最新發展。正如《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瑪格麗特在其著作《什么是管理》中總結到:管理的本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價值,進行價值管理。
基于不同的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不同的企業價值觀由于其對企業價值的理解和評價企業價值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對企業價值內容的不同界定,進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關于價值管理的定義和內容。湯姆。卡普蘭等認為價值管理,又稱為基于價值的企業管理(Aalue-Based Management,VBM)是指以價值評估為基礎,以價值增長為目的的一種綜合管理模式。企業價值管理是一個管理結構,通過評價和管理企業活動為股東創造長期的價值。并通過股票價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長來給予獎勵。價值管理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導原則,是一種以促進組織形成注重內外部業績和價值創造激勵的戰略性業績計量行動。本文認為,從根本上說,價值管理是以價值持續創造為核心,以價值的實現和分配為主要內容的活動過程。其中,價值的持續創造、增加與企業自身價值的實現是兩個緊密承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中心環節。價值的持續創造與增加是企業自身價值實現的前提,而后者又是前者賴以持續進行的基礎。尤其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環境中,這兩個環節的順利進行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之所在。價值的持續創造是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創造性活動,只有通過這樣一些活動,價值管理的核心理念才能具體化。正如湯谷良認為“價值管理根源于企業追逐價值最大化的內生要求而建立的以價值評估為基礎,以規劃價值目標和管理決策為手段、整合各種價值驅動因素和管理技術,梳理管理和業務過程的新型管理框架?!眱r值的持續創造需要找到對應的驅動因素,而這個驅動因素就存在于企業需要的各種資源之中,但是資源的相對稀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能實現企業資源相對動態配置的企業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由于持續創造價值的驅動要素存在于企業需要的各種要素之中,由于企業需要的要素眾多,必然產生要素主體之間的價值取向發生沖突。將要素投入主體價值取向的協調融入價值管理中,再將整合后的價值管理績效信息完整、系統地反映于資本市場,實現企業創造的價值在要素投入主體之間和諧分配。使社會了解企業承擔的公共責任,成為未來價值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技術支撐是建立基于企業要素投入主體共同治理的內部控制體系,使企業反映和披露完整的價值信息(是一種主要反映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等價值管理的集成信息),體現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的終極目標。
這可能促使人們的擔心,主要源于企業內部控制可能會過度而導致企業失敗的問題。因為對要素投入主體價值取向的協調和使企業順應社會公共的價值取向預期的追求需要設計一套復雜、煩瑣的控制程序,以便將錯弊控制在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這會導致企業的決策和行動速度緩慢、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能力下降,從而引發企業失敗。人們最開始往往是忽視企業內部控制,現在內部控制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可能造成“矯枉過正”,因此,如何正確地把握和認識企業內部控制職能成為理解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企業制度的業主制和合伙制下,就經濟模式的基本特征而言,雖說是采用市場經濟模式,但因會計信息不對稱性而導致的利益沖突,則主要局限于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之間,在此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職能,主要是承擔因企業內部利益沖突及分工協作關系引起的相關管理職能;在有限責任公司制下,企業主體的權益所有者與債主之間以及生產經營控制者與非控制所有者之間因會計信息不對稱而產生利益沖突,相對于業主制和合伙制而言,要嚴重的多,由此而導致內部控制職能擴展,即對企業經營控制者和權益所有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治理職能的產生,從而使得內部控制模式順應了治理目標;在股份公司上市環境下,因會計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利益沖突擴展到單個企業主體與整個證券資本市場參與者之間,已經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由此內部控制模式現在出現走向統一的模式,由權威機構統一制定內控規范或指引,保證整個資本市場有效運行;在計劃經濟模式下,企業制度采用國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企業目標主要是服從國家宏觀計劃目標,政府直接參與企業管理和治理,分配機制和分配方式直接由政府決定,由此決定了其內部控制模式主要是服從國家宏觀經濟計劃和政府直接參與企業管理的目標。
由此看來,內部控制的職能,即內部控制能解決什么問題,它取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以及與此匹配的經濟模式。換言之,在企業的需要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下,特別是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所采用的經濟模式不同,經濟調節機制和調節手段不同,企業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同,從而對內部控制職能的需求不同,由此導致對內部控制定位不同,進而提出不同的內部控制職能模式。在當前價值管理時代背景下,由于企業是真實的社會存在,不強調企業整體要素投入主體的價值最大化,就無所謂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只有持續創造價值,以及協調和平衡企業全體要素投入主體的價值取向,保障企業要素投入主體和諧共處,才能使企業順應社會公共的價值取向預期,從而提升企業整體價值。建立基于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的內部控制體系,成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進行學科交叉研究已成為現行理論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必須敏銳地把握住時代特征脈絡,才能深刻的抓住隱藏在表象下的本質。所以,在研究內部控制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當前已經進入價值管理時代,既然內部控制和價值管理的共同目標都是使得企業價值最大化,如何使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兩支“助力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