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常識:請示與報告怎么寫才好?
“請示”和“報告”都是上行文, 是行政機關公文使用頻率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種。因此, 在撰寫“請示”和“報告”時, 要特別注意二者之間八個方面的區(qū)別。
一是作用不同。“請示”是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報告”是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 反映情況, 提出意見和建議, 答復上級訊問, 報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內容不同。“請示”是本單位無力無權解決或按規(guī)定須上級批準之后才能實施的事項;“報告”是本單位職責范圍內比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級機關建議, 須上級機關知道的事項。
三是容量不同。“請示”應一文一事;“報告”可多事一報, 但不得夾帶請示的事項。
四是時間不同。“請示”應事前行文;“報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圍不同。“請示”一般只主送一個上級機關, 不得多頭主送或越級主送;“報告”可以主送幾個相關的上級機關, 其他上級機關也可以抄送。
六是處理不同。上級機關收到下級的請示后, 應及時批準、批復(答復), 是辦理件, 下級應在收到上級批復(答復)后才能實施;上級機關收到下級的報告后, 主要是了解情況, 可以不答復, 下級不用等待上級答復。
七是篇幅不同。“請示”的篇幅比較短, 一般不超過1500字;“報告”的篇幅相對較長, 但一般不超過3000字。
八是結束語不同。“請示”在結束時用“特此請示”、“特此請示, 請批示”、“請審示”等;“報告”用“專此報告”、“特此報告”。
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將“請示”文種用“報告”文種呈送上級機關, 請求上級機關批復(答復), 這樣就容易貽誤工作。
相關鏈接:
“好題一半文”。選好題目是打造精品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如同企業(yè)生產必須符合市場需求一樣, 黨政機關的調研選題也必須貼近中心任務、圍繞決策需要。我們的調研只有參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 才能富有成效。如果選題脫離中心工作, 遠離決策需要, 其調研質量必然大打折扣。總的來說, 黨政機關的調查研究, 要圍繞中心工作, 服務領導決策, 緊緊抓住當務之急、當務之重, 著重研究解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突出問題, 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重大問題, 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
深入調查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要拿出情況真實、見解獨到的調研精品, 就必須深入實際, 精心調查。一要全面系統(tǒng)。做到腳勤、眼勤、口勤、手勤、腦勤, 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況。二要深刻準確。應本著求深、求細、求準的原則, 深入到問題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癥結處, 努力溯本求源, 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 深刻了解現(xiàn)實生活的本來面目。三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應深入了解群眾的意見, 傾聽群眾的呼聲, 感受群眾的疾苦, 總結群眾的經驗, 集中群眾的智慧。只有這樣的調查, 才能聽到實話、得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為多出精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調研工作是一項根植于實踐基礎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要打造精品, 就必須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 認真思考, 精心研究。具體地說, 就是要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 以及比較、分類、統(tǒng)計、想象等手段, 對調查中掌握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和推理, 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 找出規(guī)律性和普遍性的東西, 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精心研究, 重在深刻, 貴在創(chuàng)新。古今中外, 大凡精品之作, 必為創(chuàng)新之作。因此, 要敢于想別人之未想, 善于謀別人之未謀, 大膽提出新觀點、新思路。
文不厭改。反復修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思路不斷清晰、分析不斷深入、認識不斷升華和對策不斷完善的過程, 也是文字精雕細刻而臻于完美的過程。要想打造精品, 千萬不要急于出手, 而要不厭其煩地加以修改。觀點應仔細推敲, 條理應認真梳理, 文字應恰當取舍。“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要盡量將一些贅言套話刪掉, 努力做到“豐而不余一言, 約而不失一辭”, 使文章主題和文中的新觀點、新思想更加突出。
調研報告是調研成果的最終載體, 撰寫好調研報告是提高調研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調查再深入, 研究再精心, 如果調研報告寫得不好, 仍然達不到預期目的, 拿不出精品成果。這里, 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做好內容和形式的總體把握。從內容上講, 觀點要鮮明, 重點要突出, 事實要準確, 論證要有力;從形式上講, 布局要合理, 結構要嚴謹, 條理要分明, 要善于畫龍點睛。二是表現(xiàn)形式要多樣化。調研報告的表現(xiàn)形式應由內容來決定, 并隨著內容的不同而變化, 切忌公式化和千人一面, 要不拘一格、豐富多彩。三是文字表達要準確生動。寫調研文章既不應過多雕飾, 也不應追求深奧, 當然也不能過于平淡或官話套話連篇, 而要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