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說還休的薪酬與社保
為什么梁山好漢只有108人,因為激勵制度出了問題。不信請看最初晁總定的激勵措施:一份搶劫收入,一半入庫,另一半分兩份,其中一半眾頭領分,另一半眾嘍啰分。當時嘍啰不多,干群收入比約百比一。等到宋總主事,員工已近十萬,還維持著老辦法,干群收入比到了近千比一。如此一來誰還愿意加盟梁山呢?
盛傳有國企啟動全員降薪了,這一行動大概是和中央擬推進的高管降薪相呼應。如果真這樣做,恐怕會造成國企人才流失,畢竟大部分國企員工工資并不高。國企人工成本高,問題在于領導拿得多、機構臃腫。
國企高管要降薪了,降幅70%,年薪最高不超過60萬。平心而論,高管年薪60萬不叫高,但擱國企里,即便降到60萬可能還高了。以前我在國企的時候,一哥們有句話我記憶很深刻,把這些“總”全拿掉,公司業務不會有任何影響。聯想沒有柳傳志不行,華為沒有任正非不行,到了國企,中石化沒有陳同海們反而更好。
核算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員工社保與公積金,發現各地繳存的比率都不一樣,而且一地之內又有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之別,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之別。以為很簡單的Excel運算,幾番了解下來,發現一天做不完,因為要核實的細節太多。真心建議,社保、公積金繳納全國一盤棋,既方便人才流動,也給企業減負。
五險一金,想說愛你不容易。①養老保險:并非交得多退休后就會成比例拿得多;②醫療保險:好多疾病與醫療救治不在醫保范圍內;③失業保險:別以為沒找到工作就能領取,還有好多條件的;④生育保險:男女都得交;⑤工傷保險:是不是工傷要看48小時生死線;⑥住房公積金:用了就是你的,不用就是公家的。
員工有權要求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工資,但不能要求企業發放年終獎。年終獎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并非企業對員工的法定義務。從這個角度看,愿意為員工付出年終獎的企業都是充滿善意的。會計做賬時把年終獎當作成本費用,這是曲解了年終獎。我更愿意相信年終獎是股東在討好員工,允許員工一道參與利潤分配。
年終獎的發放模式各有千秋。大型外企和國企很簡潔,年前或年后一次給付,以年前結清的居多。民營大公司發放年終獎就很策略了,譬如,華為的年終獎在次年三季度前后才兌現,萬達的年終獎分幾次兌現。總以為年終獎可以抑制員工的離職沖動,發放時讓你望眼欲穿好、欲棄不忍,企業家的留人策略就算成功了。
銷售人員的業績提成有兩種常見模式:第一種,按全部業績的一定比例提成;第二種,完成約定指標后,超額部分作為激勵。兩種模式,哪種激勵效果更好呢?當年佃農給地主交租也有這兩種選擇。張五常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現實中,銷售新人愿意接受第一種,老銷售人員更喜歡第二種。
單位選擇什么時間點發工資合適呢?如果本月發當月的工資,可選擇15日-25日的某天;如果本月發上月的工資,可選擇5日-15日的某天。這么安排顧及到了老板與員工心理。預發薪不宜太早,否則老板覺得吃虧;后發薪不宜太晚,否則員工覺得吃虧。發薪時間要盡量避開月初與月末那幾天,這是為了照顧會計結賬。
以前有過說法,到單位報到,15號前去發全月工資,15號后去發半月工資。于是很多新人踩著15號、30號兩天報到。這點小算計能成功,大概算計劃經濟時代的福利吧!現在不同了,多數單位是下發薪,本月發上月的工資,按天計算。我經歷過的唯一的例外是華為,15號發當月的工資,實際是預發了半個月的薪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