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學:喜歡獨處的人該如何融入職場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里格曼在《真正的幸福》中曾寫到這樣一段經歷。多年前他有幸和橋牌大師鮑比·尼爾同隊競技。那個時候,這位橋牌風云人物已經因為慢性骨病而嚴重殘疾,任何行動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做到。這段歲月讓塞里格曼印象深刻的并非大師的牌技或者他虛弱的身體,而是在他抱著鮑比·尼爾進出汽車和房間的時候,這位傳奇人物所表現出的對別人幫助的欣然接納和感激。與愛一樣,被愛同樣是一種能力,但是我們常常只關注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李瑩和孫振超同時進了一家公司的運營部,半年后,李瑩在辦公室里人緣越來越好,內向的孫振超卻還是覺得和同事們相處得淡淡的,直到有一次部門出去吃飯,訂位子的時候,把他給算漏了,孫振超才意識到危機,什么時候他都被人忽略了。可是看李瑩,也沒有覺得能力比自己強多少,很多時候的任務,雖然累點,但自己一個人都能搞定,而李瑩經常需要在某些數據上求助于別人,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終于有一天,孫振超忍不住把自己的困惑講給了李瑩,李瑩笑著說:“有時候啊,你得學會被人愛。”“什么?”孫振超懵了。李瑩的邏輯,說開了很簡單。在單位里,性格內向的孫振超一向比較喜歡獨立做事情,他總覺得自己在人際關系上一向都不擅長,就更不愿意欠別人人情,有時候同事看他有困難,過來要幫他,他也禮貌地拒絕了。即使是有事情請別人幫忙,也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李瑩則不然,覺得自己是新人,在工作能力上的欠缺也正常,所以對于前輩們的援手從來都是笑納,而且還不斷地反饋善意的感激,一來二去,同事們自然也就更主動地去幫李瑩了。因為更技巧地接受幫助,李瑩不僅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還讓給予她幫助的人感到了更多的價值。這一點,可能是孫振超怎么都想不到的。會遭遇這種不安全依賴,他們難以享受被愛的感覺,對他人不信任。很多人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付出,很辛苦,而“被愛”就可以安心地坐享其成。
被愛的確是一種美好的感受,但如果不做任何主觀努力,任何關系都無法長久。善于欣賞和贊美的人能夠更多地得到別人的愛,因為你的積極反饋將提升對方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欣賞和贊美能夠慢慢地讓對方相信,他們正是我們所相信的那么出色的人,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升滿足感、信任并有助于保持更為持久的關系。同樣,當對方為我們做了什么,也要給予對方適當的積極反饋。實際上,像孫振超這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不止是提前在對于幫助的封閉,更是對一種職場關系的逃避,通常這些人都內向、敏感,形象地說,他們更可能會換上“職場自閉癥”。
由于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快,有不少人因環境和壓力等原因,在職場中產生類似“自閉癥”的現象。其主要表現為:平時獨來獨往,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只喜歡一個人悶頭待著,但凡處在社交場合都感覺別扭。由于不善言語、過于“低調”,他們易被同事們“邊緣化”,與領導溝通和交流起來也倍感吃力,與客戶打起交道來更是力不從心,頻頻失手,是職場人職業生涯的“絆腳石”。
張放大學時就是學習尖子,在他看來,命運只能靠自己才能把握。他只有拼命學習有好成績,才能留在大城市,不會回到家鄉的農村。工作后,他依然習慣一個人完成工作,有了問題和困難也喜歡自己扛下來,從不求助于人。與同事之間可謂惜字如金,時間一長成了辦公室“邊緣人”,沒人找他聊天,大小活動沒他的份,開玩笑總也插不上嘴。
和同事尚且如此,碰見領導,他更是尷尬。有時領導會問他有什么困難,他確實有困難,但到了嘴邊就說不出口,總覺得是給人添麻煩,說了會讓領導有想法。久而久之,遠遠看見領導在電梯廳里等電梯,索性轉身走樓梯了。平常,除非萬不得已,張放不會跨進領導辦公室半步。
“這其實是對職場關系的一種逃避。”心理學博士駱宏表示,有“職場自閉癥”的人通常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害怕在和同事、領導的交往中出錯,因此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其實,有“職場自閉癥”的人內心很矛盾,他們不是不愿意與人交流,相反,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最大的困擾就是因為交流不暢,害怕說錯話表錯情。殊不知,這種暫時的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將自己與職場世界愈發隔絕開來,形成人際和職場關系的惡性循環。
找個安靜的地方,調整好呼吸及坐姿,慢慢地平靜下來。然后采用漸進式放松方式,從頭至腳全面放松。徹底放松,能打開潛意識,使自己的心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仔細體驗心靈寧靜、安詳以及放下所有的羈絆后的輕松感覺,保持這種感覺。
當發覺自己開始有“自閉癥”傾向時,首先是要仔細看看自己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審視一下自己,是自己壓力太大,還是內心里有自卑的情結?抑或是對于工作有一些不滿?然后針對性地做一些處理和調整。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在目標模糊的狀態下,很難說出具體的內心需求,有些人就在“推著走”、“順其自然”的觀念下終其一生,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什么,所以辨清自己的愿望是極其重要的功課。從心理學角度說,外界環境不是壓力的來源,真正的壓力源是個體不合理愿望與外界互動的結果。
很多人的負面標簽是在自己的成長環境中被貼上的,久之也會被認為就是真實的。修改被貼上的標簽和早年關系模式,要在放松的情境下進行。適當地向同事求助,在接受幫助后,要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的感激,如果還有余力,更可以讓同事們知道他們對于你很重要。沒有人會覺得一種真心的信任是麻煩。關系模式修改后,自信的能力會慢慢建立起來。
歸根結底,很多的封閉恰恰是源于對自己的不自信。人不可能在職業中對自己完全定性,如果一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那么可以去尋找最適合自己能力的。如果認識到哪一方面欠缺的,就努力補充。不要回避自我的欠缺,也不好敏感定位自己的弱勢。職場也沒有嚴格的交往標準,一個自信的人,是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影響別人的。自我封閉的人,總是習慣性地回避跟周圍人的關系,即使是善意的表達,也做不到暢快的接受。實際上,這種職場中的感受是可以慢慢調節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