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中的自我學習的重要性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它的結果是一種“應付式的學習”,為應付預期的局面而去完成規定的任務。著名作家兼預言家Alvin Toffler(托夫勒)補充說,工業社會里的學習有三種基本相似的特征:準時、順從和死記硬背。它們有助于標準化而非創新,并容易助長對權威的盲從。
顯然,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所學的也不是眼前與未來所需要的技能。所以你應掌握一種迥然不同的學習方法。
這種普遍存在的難題因為當事人所處的環境變得更加錯綜復雜:時間壓力,短期目標和迅速決策的要求,它們都與責任和知識有關。此外,經理人一般都少有失敗的經歷,自然希望避免因為深奧的學習而力不從心、窘態畢現或痛心疾首。
現存的組織形態在助長等級差別、鼓勵升遷以及反對冒險方面的行為,更加劇了經理們的學習困境。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學習是一種關鍵技能。由于學習能激發創新,所以學習能力便代表了一種貨真價實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一提起學習,對于中國經理人來說,恐怕首先想到的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但這種單向被動式的學習方法根本無法使經理人從容面對信息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于職業經理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自身從實踐和行動中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你必須尋求各種途徑使自己成為各領域的行家。從日新月異的技術到新的領導方式,你都得不斷提高自己。一味坐等難免不掉隊。
諸如Skandia Group、Dow Chemical和Hughes Aircrafts等經營上可圈可點的公司,都在力求把公司的智力資源變成公司的商業資產。他們還設立了“知識經理”這一職位。目前,一種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做法正廣受關注。它不僅為我們開啟集體學習的新路,而且還能促使你在學習方法上有所創新。
向創新型學習的轉變,使學習方法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更加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自我調節、經驗和反思相結合等。眾所周知,有些人經常不斷重復無效行為;有的人婚姻屢屢觸礁;還有的人則長年背運,經常遇到麻煩或遭受壓力;更有人從未實現過自己的目標,他們一味怨天尤人、詛咒命運多舛。這些人似乎并不知道,如果搞清了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能動作用,他們的境遇將截然不同。
問題的產生大多與缺乏學習有關。在生活中順其自然,而不是自己去影響生活。這好比把你的全部希望都賭在彩票上,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更好地利用觸手可及的資源。
另一方面,成功人士都能不斷通過實踐學習,改進自己的行為,掌握技能并從中獲得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這其實也就是自學的全部內涵。
自學與其它形式學習的區別在于,前者將尋求學習機會的任務交給了學習者本人。在其它的學習形式中,你必須依靠他人。在童年時代,你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識是從父母或老師那里學來的。進入成年后,你所學會的大多數技能,如開車、滑雪、操作計算機等,包括操作過程和理解過程,都來源于外部。這些技能一旦學會,便可隨時遣用。
然而,其它的學習內容,如學會如何化解人際間的矛盾、如何發揮作為團隊中一員的作用,卻并非如此直截了當。這些問題更為復雜,超出了單純體力或智力的范圍。它需要你不斷反思,借助你以前的經驗積累來理解和掌握。
復雜局面的控制通常不能操之過急,而且事先也很難準確預料最終結果。它需要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在此,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簡單的技巧。因此在日益復雜的社會中應該加強自我引導,增強反應能力。
《刻意求變》一文的作者Allen Tough(塔夫)說,成年人只有不到30%的知識是通過正規教育、顧問及老板得來的。多達70%的知識來自他們的親身體驗,因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良性循環
可惜的是,由于你的切身體驗一般來說也是不可預料的,對這種體驗所作的反應無法事先界定,所以這種形式的學習通常是下意識發生的,就象復印過程一樣。這樣,這些體驗的學習價值可能會被破壞,錯誤的東西得以滋長。你學會隱瞞問題,是因為你所在的單位“槍打傳信人”。你學會在人前搶先抖出最后結果,是因為這種結果能得到贊賞。
反思學習過程是一種能保證你從實際體驗中獲取教益的過程,以此作為促使人生閱歷增長和專業技能成熟的手段。如過程特性圖所示,反思學習是對正在發生的行為和事件進行理性的審視。它能產生一種可以指明未來活動和行為的洞見。
這個周期過程可用一個圓球表示,它是一個由親身經歷觸發、從反應開始、通過發現和計劃推動個人內向運動的過程。在重新學習之后,個人將再次參與實際體驗過程中去。
反思學習過程是一個體驗過程,學習者可以將認識與行為實時聯系。它還具重復性,每個有意義的經歷和經驗都代表一種參與反思過程的機會,從而可使學習行為得以延續。最后一點是自學者自我掌控自己的學習進程。
未來的管理挑戰當然是無法預見的,機遇也同樣如此:富有創造性的令人滿意的工作、更有效率的企業、更為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更強的自我指導能力等等。你的任務是作好準備,使這些機會不至于從指間流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