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挫敗感中不斷成長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挫折,老板時不時挑刺,客戶粗暴的苛責,同事莫名的排斥,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只是上面爬滿了虱子。但這種小小的刺痛,一旦延綿開來,卻會讓我們的心情墮入低谷,許多人常常因此而痛苦、怨恨、自卑,甚至失去希望和信心。如何走出挫敗感呢?讓我們一起探索。
在職場的天空中,挫敗感就像一塊烏云,時不時罩在心頭。但我們也都有這種體驗吧,當飛機穿越云層后,天空永遠是瓦藍瓦藍的,空曠澄澈!那才是人生的實相。烏云也許會停留一段時間,甚至遮住了太陽,但一切烏云都不會改變天空純凈的本質。要穿越這片烏云,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挫敗感。
在心理學中,挫敗感是由挫折引起的,指的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活動中,遇到阻礙和干擾,使個體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的一種心理感受。簡單來說,挫敗感的本質其實是人的心理感受中期望和現實的落差。小李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公司,他做事腳踏實地,嚴謹認真,很快得到上司的垂青,工作了兩年,升職為經理,直接上司就成了總經理。但總經理很嚴肅,也很挑剔,在他手下做事,特別壓抑,正好有獵頭找他,工資翻了快一倍,就跳槽了。
讓人沒想到的是,小李的老板竟是個大忽悠,公司每況愈下,答應的薪酬沒有到位。這時原同事找到小李,說他走后,老板經常在其他同事面前大力夸獎小李,一番波折后,他又回到了原公司原職位。當然不幸的是,老板也還是原來的脾氣,動不動批評他,挑剔他。一件事情,在小李看來明明不是他的責任,也要被總經理批評:“這件事情你想得真不仔細,幸好我提醒你吧。”小李覺得非常郁悶,很有挫敗感,走還是不走?這真是個問題!
很顯然,小李的期望是領導能夠多表揚他,肯定他,而領導的期待則是小李的工作更盡善盡美。結果兩者的期待都落空了,特別是小李,他對期望和現實的落差的感受更加強烈,自然出現了挫敗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單位突然宣布要裁員,而你可能就在那名單之中;每日辛苦地工作,領導平時也沒有對你的工作表示不滿,但年終考評只得了“中”;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仍然達不到領導的要求;換了很多工作,還是感覺不滿意,一直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面對同樣的挫折,為什么有些人一直沉浸其中自怨自艾,而有些人卻可以很快地擺脫困境呢?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對自己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目標和期望,也都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事實上,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心理落差越大,對于失敗就越難以釋懷,挫敗感也就會愈加持久和強烈。當然,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應對“挫敗感”。
其實,任何貌似挫敗的事情,都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成長。如果我們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這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個需要改變的訊號。“挫敗”是指過去的事,我們需要關注的應該是怎樣改變做法,指向未來。挫敗不過讓我們獲得學習的機會。自信不足的人,潛意識中總在尋找不用干下去的借口,挫敗兩個字便很容易冒出來。
如果大方向沒錯,那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做事的方法或階段性目標是否合適。方法的調整和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自己的情緒上。這時,挫敗不僅不是問題,相反,它會讓我們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志力,成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小杜在一家公關公司任職,經常要和客戶打交道。因她個性比較柔和細膩,做事也利索,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成績。但最近,她遇到了一個非常難以相處的客戶。對方總是糾纏在一些細小的問題上,文件在QQ上發給客戶了,也顯示已經接收了,等到下午小杜去做活動,客戶卻氣勢洶洶地打來電話,責問為什么還沒有把文件發給他,怎么解釋都平息不了對方的火氣。甚至他會把這件事情夸張成對小杜整個團隊的質疑:“你們是不是有能力啊?”
客戶是老板辛苦爭取來的,不能得罪,那么面對這樣一個難纏的客戶,怎樣才能讓情緒從低谷走向高峰呢?既然改變對方很難,那從自身來說,有什么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我們可以盡量把事情做得更細致、更有效率(比如發郵件必定發兩個郵箱,有備份,發完記得和對方確認);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強大(來吧,排山倒海的投訴我都不怕!);還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到和對方共情,進一步提升溝通技巧。
情緒的背后是什么?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ABC原理,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認識與評價,即觀念(Beluefs);C代表繼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Consepuences)。
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常常認為情緒及行為反應是由誘發性事件所引起的,即A直接引起C,但現代心理學ABC理論則認為:A只是引發C的間接原因,B才是引起我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只不過觀念B多是在意識或潛意識中自發形成的,經常被人們所忽略而已。
在小李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小李的領導其實是很器重他的,不然也不會在其他同事面前夸獎他,也許,正是因為器重,才給了小李更多的壓力。如果小李不把領導的批評看做責備和不滿,而是理解成領導是通過批評來鞭策他的成長,他是不是會更加釋懷一些?
{page_break}小杜的案例中,難纏的客戶就像她的克星,時不時雞蛋里挑骨頭來指手畫腳一番,明明是她的錯,卻能把責任都推到小杜身上,一根根手指頭戳過來,差點把小杜戳成漁網一張。這樣的人讓小杜充滿了挫敗感,但小杜可以把他稱之為“克星”,也可以把他看做“來幫助自己成長的天使”,而這個觀念的轉變,只需要一秒鐘,那一念之轉,就存在自己的心中。
如果一味沉浸在對客戶的抱怨中,這種隔膜會越來越深,到后來,不是流失了這個客戶,就是自己從公司中流失。試著站在客戶的角度上去看待這件事情:她需要怎么樣的一個配合,去理解她內心的壓力,和她站在一個戰壕里,而不是站在她的對立面,也許處理事情來就事半功倍了。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共情”。
共情這招很有效,簡直可以稱為人際關系第一高效潤滑劑,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高情商的一個標志。當內心不再有太多抵觸,你的轉變,也會在自己與她交往的語氣、語調中流露出來,而她也會接收到的。
挫敗感背后是對自己的不自信。當我們長大后,獲得自信最棒最有效的渠道就是自己。肯定自己的每一次進步,肯定自己的每一個優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的缺點。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悅納自己,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點、缺點,并與之和平共處,全然接納自己的獨特性,與自己相處和諧了,那外在的世界也自然和諧了。有句話說的好:看自己順眼了,看別人也順眼了。這時,也許你就不太需要依賴外界給你的肯定了。
我們需要洞察領導的心理,當領導說:“你看,想得還沒有我周到吧!”這句話的潛臺詞已經很明顯了,其實他也需要一份認可。如果你以接納的姿態,來看待他的指點,可以這么說:“為了這個項目,我做了很多詳細的準備,但您提的這點,我真的沒有想到,您的思路就是高明!我下次一定記得叮囑其他部門把這點加上!”
幾句話,也許就可以把領導笑呵呵地放倒。當然,你的夸獎一定是真心的,太虛情假意,別人也接受不了。領導一定有其過人的地方,我們尊重了,接納了,才能擁有良好的關系。 面對難以相處的人,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交流,比如組織聚餐、K歌等活動,彼此之間多一些深度的溝通。有了感情的交流和滋潤,或許他們能褪下工作中不假辭色的面具,表現出柔軟、溫和的另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