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短期內連創新低 貶值壓力主要來自于外部
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貿易占比達18.6%,較去年同期提升4.1個百分點。因此,真正要面對、解決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外貿出口量的減少與利潤率的不斷下滑的困難和問題,最根本的還是企業自身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依靠創意、設計、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定價話語權。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引發的金融市場V形反轉劇情還在延續。人民幣中間價報6.8291,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調176點,為連續第7個交易日走低,刷新上周五剛剛創下的六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盡管部分市場參與者對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再度抬頭,但業內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幣在繼續市場化脫離“美元錨”的同時,也在倒逼外貿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繼續震蕩下跌。數據顯示,11月14日在岸人民幣匯率從當日9時的6.812一路跌破6.82、6.83、6.84關口,截至16時30分,收報6.8409,日內最低報6.852。作為匯率的風向標,人民幣中間價在上周已累計跌去0.89%。11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8115,逾六年來首次跌破6.8。此前,不少分析師表示,人民幣年內將在6.8附近波動,而這一“鐵底”已被擊穿。
人民幣的下跌與美國大選后市場情緒的反轉不無關系。11月9日,美國第45屆總統大選落下帷幕,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勝出,這一結果令資本市場頗感意外,特朗普的反貿易和對美聯儲的大肆抨擊等立場也令全球掀起“英國脫歐2.0版”地震。美元指數當日從開盤價97.87直線降至96.43,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則分別在半日內上漲200基點左右。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期的表現,讓“人民幣被高估”、“人民幣會繼續貶值”等言論再次出現。但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等專家聯合發表署名文章稱,本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壓力主要來自于外部。短期來看,應關注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的市場震蕩。長期來看,應該繼續加快匯改,讓人民幣匯率盡早實現自由浮動,從根源上消除貶值預期。
國慶節后陸續公布的9月中國宏觀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已經企穩。PPI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同比負增長;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保持穩定,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繼續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也結束了持續下滑趨勢。PMI更是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因此,因此人民幣匯率貶值并非因為國內經濟基本面出現了惡化。
此外,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強調堅定推進將人民幣“匯率錨”由美元轉向一籃子貨幣、繼續推進市場化定價的改革方向。結合國際匯市整體運行的大環境來看,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波動正是市場化“脫錨”的穩健表現。廣發證券外匯市場分析師趙鵬泳也表示,雖然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看似跌幅很大,但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不僅沒有走軟,反而小幅走強。
外匯交易商富拓的觀點認為,當前中國央行和中國政府正在努力重新平衡經濟,減少對外貿的依賴,構建更強大的國內經濟,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重新定價有利于這一努力。整體而言,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下滑速度比2015年要和緩很多,與其他主要非美貨幣也沒有明顯差異。
人民幣貶值對于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有一定作用,采購商用同樣的總價,可以在中國采購到更多的商品,必然會更多地選擇中國商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從長期來看,這部分由匯率產生的利潤很容易被國外采購商計提,從而抵消了人民幣貶值對企業帶來的益處。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6)》指出,在全球經濟不樂觀的形勢下,要想進一步挖掘出口的潛力,就要不斷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見,隨著國家對外貿行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外貿結構不斷改善,國際競爭力逐步提高。中國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制造成果正在加速出海,科技創新正在提升中國產品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