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外貿易協(xié)會:歐盟反傾銷決策應該更透明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所承諾的有關反傾銷“替代國”條款即將期滿失效,中歐之間圍繞“替代國原則”適用以及所謂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爭議不斷升溫。
11月9日,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以履行其根據(j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guī)定所承擔的義務。雖然提案取消了“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但歐委會提出的新方法用“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并沒有從根本上取消“替代國”做法。
11月30日,代表歐洲進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歐洲對外貿易協(xié)會總干事艾偉德(Christian Ewert)在中歐企業(yè)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歐委會對于中國在12月能否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有很多討論,而歐洲對外貿易協(xié)會正在推動的是,敦促歐盟在做出包括反傾銷在內的相關決定時提高透明度。
“比如反傾銷具體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歐盟在做這些決定時更像是在一個黑匣子里,整個過程應該更加透明。”在艾偉德看來,歐盟在對中國做出反傾銷或反補貼決定的過程并不夠透明,而歐盟在做任何決定時都應當增加透明度。就這個問題,他和他的團隊已經向歐盟貿易專員提交了歐盟路線圖,并和其他歐盟的機構一起對歐盟改善決策透明度發(fā)出聲音。
事實上,此前一份呈交給歐洲議會的內部報告就顯示,即使是德國最權威的經濟研究所,也沒有能力證明“中國低成本優(yōu)勢或傾銷行為”真的確鑿存在。
正如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顧德明(Francois GODEMENT)所指出的那樣,對于歐盟而言,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市場經濟地位”背后,真正重要的是歐盟的反傾銷措施。
艾偉德表示,美國的APO(Administrative Protective Orders)系統(tǒng)就是歐委會提高透明度的良好參考。該系統(tǒng)允許公眾查詢美國相關部門做出反傾銷和反補貼決定的評估信息,過程相對透明。
為了更好督促歐盟提高決策的透明度,艾偉德他們還經常和歐委會的專員開會討論。“開會還是有效果的,歐委會已經表態(tài)說會嚴肅考慮我們提出的方案。歐盟貿易專家也同意必須要提高透明度,但最終出臺的方案是否令人滿意還有待評估,至少我們現(xiàn)在是樂觀的。”他說,希望2017年歐盟在透明度上會有明顯改善。
在這種大背景下,中歐之間的自由貿易是否會受到影響?
艾偉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退出TPP談判對中歐之間的自由貿易并沒有直接影響。“對中國本身更沒影響,反而可能是好事。”他承認,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風氣確實在增強,但中歐貿易比中美貿易擁有更加緊密的關系和更牢固的基礎。
“要知道,貿易是對抗貧窮以及實現(xiàn)繁榮的最關鍵因素,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這樣。有人認為是中國偷走了歐盟的工作機會,但這并不是事實。”艾偉德說,工作機會的減少是由于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比如富士康工廠就因為機器人取代人工而減少了數(shù)萬的工作機會。
另外,歐盟對于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有不少負面評價,但這些依據(jù)也不確定是否真實。“10年前歐盟也有鋼鐵產能過剩的情況,所以歐盟是有過類似經歷的,只是每個國家的解決方案不一樣。”他舉例稱,為了應對鋼鐵產能過剩的挑戰(zhàn),中國寶鋼和武鋼的合并重組導致5萬工人失業(yè),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于歐盟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討論,艾偉德特意補充說:“中歐雙邊貿易總額每年大約5000億歐元,而反傾銷所涉及的案例只有20~30億歐元,比例并不大。”
面對中國企業(yè)在投資歐盟過程中遇到的阻礙,艾偉德認為,很大程度是因為近年來出現(xiàn)了反轉,也就是中國對歐盟投資的勢頭已超過歐盟對華投資。隨著中企在歐盟投資越來越頻繁,歐盟對于中企收購當?shù)乜萍计髽I(yè)等舉動都提高了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中歐自貿協(xié)定以及中歐雙邊投資協(xié)定的談判都在進行之中。據(jù)公開資料,如果中歐自貿協(xié)定達成,2030年中歐雙邊貿易規(guī)模將在2011年5672億美元的基礎上翻番,超過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xié)議)所帶來的貿易增長紅利。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此前也表態(tài)稱,希望中歐雙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場開放、全面互惠對等內容的《中歐雙邊投資協(xié)定》磋商。
中國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前10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好于同期中國外貿總體表現(xiàn)。中國工業(yè)經濟聯(lián)合會會長、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最近的漢堡峰會上表示,中歐雙向投資持續(xù)增長,2015年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FDI)達230億美元,同比增長44%;今年1~8月,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速也超過了4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