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棉花”正在上演 驚呼“哇噻”!
隨著盛夏的來臨,棉花、棉紗的銷售價格一如上竄的汞柱。今年1-6月份,棉花市場上演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飆升大戲。
以江蘇鹽城主產銷區為例,春節之后429級皮棉公檢到廠價在14500元/噸左右,而到6月底,大豐、射陽等地429級皮棉價格已越過18000元/噸,漲幅達到3500元/噸,且資源偏緊。如此瘋漲,令眾多業內人士措手不及,驚呼“哇噻”!
對于“瘋狂”的棉價,坊間品評四起。而對未來兩三個月的棉價走勢,更多的人士則持樂觀態度。那么,今年的棉價直線上揚事出何因呢?在眾多分析評判的聲音中,我也說上幾點:
首先,資源的可供量減少,對棉價上升提供了原發性刺激。雖然我們無法得知國內棉花庫存的精準數據,但2009年度國內外棉花種植面積銳減,災害嚴重,棉花產量大量減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有關資料則顯示了國儲棉的“家底”是孔乙己吃茴香豆,不多也!供需結構、需數供量、供需環境的改變所形成的表現首先就是價格,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物裕則賤。現在的市場庫存調查所得出的多數紡企原料庫存增多,有的足夠用到新棉上市,這恰恰說明了一些紡織企業對待市場供求關系的經營心態與決策部署,而大量的吃進不但抬高了價格,還使得大批資源發生質的轉移,買家、賣家、炒家都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
其次,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揚,在江蘇、安徽等糧棉主產省份,今年的糧食、蔬菜、瓜果銷售價格空前上漲,出現好多史無前例現象,除了綠、赤豆非理性上漲外,大蒜價格亦上漲到了極至,小麥收購價早已超過了2元/公斤,許多農民還囤積于宅,仍盼高價。再如西瓜,大豐、東臺、鹽城等地農貿市場價格眼下達到1-1.2元/斤,與往年的一元錢可以買上五斤西瓜大相徑庭。從生產方式、投入等等方面而言,棉花應當說是在田時間最長、農本投入最大、生產風險最高的作物之一,如果其價格仍在低端徘徊,那么有朝一日農民會把棉花砍光減盡,泱泱棉花消費大國靠純進口來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顯然不可能,僅從這個方面看,國家也會拿出相應的調控措施。
再次,純棉產品走俏消費市場。筆者有意調查了本地的“海瀾之家”“七匹狼”“勁霸”“以純”等品牌服飾經營店鋪的老板,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近年來純棉服飾太好銷了,而筆者看到純棉衣褲一般都掛價不菲。一條純棉品牌男褲售價高達400-500元的屬正常。而70:30或45:55混紡料子的衣褲都只有純棉的一半甚至不到,更為可喜的是低碳生活的新主張加速了人們對純棉制品的認可與接受程度。此外,在各大超市、商場,人們對于純棉類床上用品、精制純棉服裝的購買欲日漸增加。這種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上游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市場的產銷與價格形成帶來了無盡利好。
最后,紡織企業對原輔材料的需求旺盛。以大豐市為例,該市作為江蘇最大的棉花生產地區,全市有規模不等的紡織、服裝加工、床上用品、布塑玩具企業數百家,而外地許多經營人員則常年駐扎大豐,將大批原輔材料、加工成品轉移出去。2007-2009年上半年,這些靠棉花吃飯的商人們一度有些低落,而從2009年下半年起,他們漸漸活躍起來,當地棉花、棉紗、填充料、坯布等在他們的運作下南出北進,市場價格被炒得火熱上揚。流通的發達程度更大更多地取決于終端市場對價格的認可程度。所以,大豐等棉花主產銷區的棉花專業經營人員感到今年的棉花、棉紗生意比過去好做多了,甚至連多年不見的預付貨款、等貨上車的情景都出現了,其實,全是因為經濟形勢好轉,棉花產業出現振興局勢所致。
眼下,棉市已進入更加迷離的“七、八、九”時期。有人說,“做棉只做七、八、九,做好七、八、九,有肉又有酒”,其中之意不問自明。不過,精明的棉花經營人員還是注意到了拋儲與增發配額兩個舉措對棉花價格走向的影響,但這些措施的撬力有多大,現在還不好過早定論,但我們要相信國家調控棉市的能力,更要把握好棉花產業鏈的全面走勢,既不一味囤積,也不一味放產放銷,精準決策,在升騰迷幻中靜心自如,巧奪天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