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棉農采取四項措施及時補救降低災害損失
連續強降雨造成湖北等多省棉田受漬,農業專家建議棉農采取四項措施及時補救,迅速恢復棉花正常生長,以減輕漬澇損失。
湖北省農業廳高級農藝師周明炎介紹,連續強降雨給棉田帶來的危害是局部棉花坐“水牢”,棉株生長滯育或水發旺長、蕾鈴大量脫落,給原本遲發的棉花雪上加霜。但現在離棉花有效現蕾期還有40天,有效開花期還長達70天左右,有補救的時間和空間。為減輕漬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應重點抓好以下四項措施。
首先在應急方面,棉農要突出“四搶”,迅速恢復棉花正常生長。一是搶排明水降暗水,讓棉苗早出水、早脫漬;二是搶扶苗洗葉清污;三是搶松土破板,田干土爽時,要及時松土破板,起壟培蔸,降濕通氣,促進根系發育;四是搶追肥搭架。結合中耕松土,追施適量尿素,同時根外噴肥,做到地上地下一起上,把苗架搭起來。對棉田基礎較好、前期施肥較多、棉株生長旺盛的棉田,要及時化調,防止棉株水發旺長。
其次,后期棉農需要加強秋管,伏桃損失秋桃補。要大力宣傳“勝在秋桃、貴在秋管”奪取災年棉花豐收的經驗。一是增施花鈴肥,重施補桃肥。用充足的肥料來彌補前期養分流失和保障后期增秋桃的養分需要。特別要重視鉀肥的施用,對前期施鉀量不足的棉田,要增施鉀肥,防止棉株凋枯早衰。二是加強病蟲防治,確保有限的蕾鈴和難得的秋桃不再受到棉蟲危害。
同時,災后棉農還需要打破常規,做到四個“推遲”。一是將補桃肥施用時間推遲到8月15日-25日。二是將打頂時間推遲到8月10日-15日,充分利用棉花縱向生長優勢,長枝增節。三是推遲噴藥治蟲終止時間,加強后期棉花病蟲的防治。四是推遲拔稈時間,實行小耕小種,棉林套播套栽小麥、油菜,盡可能爭取秋桃長大足絨、正常吐絮。
此外,周明炎建議棉農間套晚秋作物,增加棉田收入。對因漬害導致死苗斷壟的棉田,可以間套綠豆、蔬菜等短稈作物,增加棉田收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