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中流擊水 駛向穩定增長的彼岸
都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11.1%,居世界前位,可滬深股市卻跌跌不休,上證綜指大跌26.82%,在全球股市漲幅榜上居倒數第二,僅略好于發生債務危機的希臘。
投資股市,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投資未來。股市的大幅下挫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經濟的一種擔憂。那么,人們究竟在擔憂什么?應如何正確認識這種擔憂?該怎樣應對市場所擔憂的風險?
有挑戰––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矛盾和問題也不少
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已行至中盤。
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高增長、高就業、低通脹的良好態勢,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外電評價:“世界經濟發動機在遠東繼續前進”。然而,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還不少。
自然災害頻發,增加了下半年農業增收的不確定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較快,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企業經營環境較為嚴峻,“據調查,上半年的加薪潮使企業人工成本增加20%以上,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18%,財務費用上升10%,而代表市場需求的新訂單指數已降至去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點,兩相夾擊之下,企業的壓力比較大。”工信部一位專家坦言。
更讓人警覺的是這樣一組數字: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兩個月回落;GDP增幅從一季度的11.9%回落到二季度的10.3%;工業增加值增速從3月份的18.1%回落到6月份的13.7%……雖然對經濟回升的曲折性早有思想準備,但眾多指標的回落,還是引發了市場的憂思:中國經濟會不會大幅下行,甚至出現“二次探底”?
股市的連綿下跌,折射的正是這種憂慮。
有信心––回調是經濟回暖過程中的高位調整和主動調整,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數和部分宏調政策的影響。盡管經濟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它仍運行在正常的增長區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這樣解讀當前的數據。
市場擔憂更多的還是基于未來。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今年消費需求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人們主要擔心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我國出口,樓市調控影響投資,從而可能導致經濟下滑。對此,須全面、客觀地分析。
時下,美歐日經濟復蘇放緩,消費不穩,失業率趨于上升,但世界經濟“二次探底”或重返衰退的可能性很小。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世界經濟在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長率分別為4.6%和4.3%。較之2009年的-0.6%,4%以上的增速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二次探底”。
“歐債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影響,但影響有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說。雖然歐債危機帶來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但我對歐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周邊國家的貨幣升值更快,因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依然凸顯。“我國出口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剛性比較大。此外,技術含量較高的制成品比重也越來越大。所以,‘中國制造’的生命力很強。”盧中原說。
另一方面,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已占我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占比高達51.3%,而新興經濟體復蘇整體好于發達經濟體。因此,不少專家認為,下半年我國出口仍將保持相對平穩的增勢,全年可望實現20%左右的增長。
“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在18%以上,因此樓市調控可能會影響投資增速,但這種影響可以對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
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幅高達38.1%,樓市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未顯現。但在交易量萎縮、價格向下震蕩的情況下,下半年房地產投資仍可能下行。“今年全國將新增各類保障性住房70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開工將對沖商品房投資的減少,總體上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會減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至少與2009年持平。”巴曙松說。
打開視野,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4萬億元投資大單尚未完成,西部大開發年內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因素看,下半年投資增速都不可能大幅放緩。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認為,中國經濟最近略為放緩但前景依然良好,預計全年增長率為9.5%。
專家們普遍認為,由于基數等原因,今年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形勢發生了逆轉,增速的短期回調是經濟回暖過程中的高位調整,也是主動調整的積極結果,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所謂的“二次探底”。“這就像飛機起飛遇到氣流后的正常波動,盡管有些顛簸,但已經離開地面,不會掉下來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打比方說。
回調不改基本面。在增強憂患意識的同時,我們也應堅定信心,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形勢。“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戰勝金融危機沖擊如此,應對新的復雜局面也是如此。
有應對––以穩定政策為主基調,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page_break}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應當以穩定政策為主基調,堅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我理解,下半年的宏觀政策不會過早退出,也不會匆忙加碼。”巴曙松說,“一方面,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如樓市調控、對信貸總量和節奏的控制、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規范化、節能減排、出口退稅等政策,其效果如何需要觀察,可能暫時沒必要進一步收緊,否則可能導致‘超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只要經濟增速回調在預期范圍內,也沒必要過于匆忙地出臺所謂‘二次刺激’政策,否則會助長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專家認為應在五個關鍵詞上下功夫。
“穩增長”––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落實和完善擴大消費政策,加快建立消費可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與此同時,既要擴內需,又須穩外需,兩者不可偏廢。“應當抓緊制定出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提高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促進消費可持續增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說。
“轉方式”––下更大氣力抓好節能減排,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改革”––深化資源環境、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控通脹”––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把握好信貸投放力度、節奏、重點,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保民生”––保持就業穩定增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時下,房地產市場預期逆轉、成交量萎縮,但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下一階段應堅定不移地繼續貫徹落實好‘新國十條’不動搖。”巴曙松說。
復雜之年,中國經濟正中流擊水,駛向穩定增長的彼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