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貿易互補性強 零關稅的保護領域
內容摘要: 8月25日,在第一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孫元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和東盟正力圖在這些競爭性產業內發掘互補因素,打造新的產業鏈。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在發布會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通過產業鏈整合,將提高中國-東盟自貿區區域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8月25日,在第一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孫元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表示,中國和東盟正力圖在這些競爭性產業內發掘互補因素,打造新的產業鏈。
孫元江表示,中國和東盟貿易互補性強,但是在一些領域,如紡織業,此前是有一定競爭性的。中國-東盟自貿區進入“零關稅”時代之前,雙方都擔心在這些領域的白熱化競爭,不過目前看來,雙方正逐漸形成新的產業鏈合作模式。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在發布會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通過產業鏈整合,將提高中國-東盟自貿區區域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據介紹,今年1至7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161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0%,高于我國外貿增長幅度9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東盟進口800余億美元,出口700余億美元,有小幅的貿易逆差。雙方投資增長幅度也較大。其中今年上半年中國向東盟投資增量為12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26%,而同期我國對美投資增量為6億美元,中國對東盟的投資額超過了對美投資額的一倍。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減關稅政策對中國企業實惠很大,據我們統計,去年一年中國企業由于關稅下降而節約的進口成本約6 1億人民幣。”孫元江說。
但是孫元江也指出,自貿區降稅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中國企業對自貿區優惠政策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許寧寧也表示,很多企業甚至還不知道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存在,或者只知道零關稅政策,卻不知道自貿區相互開放投資市場和服務貿易市場的政策。
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領導的一個小組曾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0%的企業利用了自貿區的優惠政策來降低成本,擴大出口。
現在,想走進東盟投資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中國-東盟自貿區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過去,中國和東盟市場被關稅切割開來,如今,東盟對中國約91.5%的產品達到零關稅,中國對東盟約90%的產品為零關稅。許寧寧說,但貿易自由化并不等于雙方的合作就沒有障礙了,零關稅意味著過去靠關稅保護的產業將受到沖擊。
許寧寧進一步指出,中國企業投資東盟就仍面臨一些障礙。東盟10個成員國情況不一,政治經濟體制、資源稟賦、市場成熟度、經濟發展水平等都不一樣,中國企業進行投資時遇到的障礙也各不相同。總結來說,東盟四個新成員國有政策不夠透明、甚至政策多變的問題,相關部門辦事效率不高、投資環境有待提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