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加強雙方紡織行業合作
“全球疫情中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研討會”近日召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和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前司長、中國駐新加坡前大使、中國駐泰國前大使張九桓在會上先后致辭。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建議,切實加強雙方行業協會合作。
王宇副會長談到,近十多年來,東盟有關國家一直在承接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中勞動密集型加工工序,以中國為中心的紡織服裝區域供應鏈開始逐漸形成。他在發言中分析了中國和東盟紡織服裝貿易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東盟越來越成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作為新興市場,東盟從2013年起就超過日本,成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第三大市場,在歐盟、美國、東盟這前三大貿易伙伴中,東盟增速最快。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東盟紡織服裝貿易額從2010年的163.9億美元增到2019年的463.8億美元,增長2.8倍。中國對東盟紡織服裝出口從2010年的148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391.2億美元,增長2.6倍。
二是我國服裝加工業大量向東盟國家轉移。在緬甸,中國服裝廠已經超過400家,目前還在快速增長,越南、柬埔寨等也云集了大量中國服裝企業。
三是中國紡織供應鏈依然對東盟國家形成強大支撐。東盟國家承接了大量服裝訂單的轉移,由于其國內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原因,在服裝原輔料的供應鏈中,中國一直在起著樞紐的作用。
關于疫情對雙方主要紡織服裝影響,王宇副會長談到,今年3月以來,全球疫情蔓延、需求萎縮,東盟制造業訂單受到嚴重影響。而且,由于疫情在東南亞的擴散和各國防疫措施的升級,很多服裝廠也面臨關閉壓力,東盟國家從中國采購紗線面料也大幅下滑。今年1-4月,中國對東盟出口紡織紗線和面料55億美元,同比下降22.15%,其中4月一個月同比就下降33%。
王宇副會長分析道,春節后,中國紡織服裝上游企業復工復產延遲,直接導致東南亞多個國家因原材料和配套產品不足,出現工廠停工、出口下降。隨著海外疫情蔓延,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全球需求降低、訂單嚴重不足。采購商推遲或取消訂單,東南亞國家大量企業在手服裝訂單遭遇退貨、削減、延遲發貨和付款。同時,疫情在東南亞爆發,隔離和防控措施逐步升級,很多工廠因抗疫措施也被迫關停。
王宇副會長表示,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曾經和東盟一些國家一起在國際服裝聯盟倡導下,面向全世界發出共同呼吁,希望全球服裝供應鏈和利益相關方保持團結一致,共同尋求解決方案,減少對供應商的損傷。
他表示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將與東盟國家有關行業協會加強合作,從行業層面助力企業應對疫情解困,促進雙方紡織服裝生產與貿易的良性發展。
“全球疫情中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研討會”以視頻形式召開,由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主辦。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致辭中指出,在國際合作中,商協會具有橋梁性、網絡性、靈活性、代表性的優勢,發揮這一優勢是增進企業間合作的需要,是助力國家間政府部門有關合作的需要,是政府部門與企業間相互配合的需要。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常務秘書長劉欣在主持會議時,分析了當前東盟國家疫情。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是雙方對話合作機制之一,近些年來重點促進雙方產業對接合作,包括多次組織雙方紡織服裝商協會召開合作會議。
會上,中國、東盟國家代表一致表示,有信心戰勝疫情,有必要加強經濟合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